辛亥革命陆匡文后裔:青年要有辛亥革命精神

辛亥革命网 2013-11-13 00:00 来源:中新网 作者:杨薇 池健儿 蔡珊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辛亥革命高州起义先贤陆匡文之子陆景武,12日向广州中山大学捐献一批毕生珍藏的文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辛亥革命高州起义先贤陆匡文之子陆景武,12日向广州中山大学捐献一批毕生珍藏的文物,其中包括蒋介石的真迹。图为陆景武(左)向中山大学捐赠文物并接收学校为其颁发的卓越校友杰出成就奖。 蔡珊珊 摄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辛亥革命高州起义先贤陆匡文之子陆景武,12日向广州中山大学捐献一批毕生珍藏的文物,其中就包括蒋介石的真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是孙中山的信徒,并告诫青年,要保有辛亥革命之精神,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共圆中国梦。

  现年83岁的陆景武是台湾资深名教授,曾先后在台湾大学、辅仁大学等台湾高校任教,也是观光旅游教育的先驱者。1998年退休后,他放弃在加拿大的优越生活,选择返回大陆定居。

  陆景武在捐赠仪式上表示,青年要谦虚委婉,不要空谈,也不要自欺欺人,并寄语青年要以孝为本。

  捐赠仪式结束后,陆景武走进中山大学图书馆展览厅,其捐赠的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手迹复本、蒋介石挥毫之寿轴等陈列其中,与民国诸家作品相映成趣。他指着陈融字书,念道:“生日明日歆逢元日,中年大年达到百年。这是陈融赠予余父之作,可惜先父未到百年。”

  回忆当年离开大陆的情景,陆景武总是难掩遗憾:“走得太仓促了!家里原收藏着许多字画,走的时候只带出一小部分,几番辗转,现在都失散流落了。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我此番都捐赠给中大了。”陆景武教授之父,陆匡文时任孙中山秘书,在政界交游甚广,加之他热爱收藏,仅民国名人手迹家中就有十几箱。

  虽然这批真迹在年代的动荡中损失惨重,孙中山所赠“天下为公”手书在80年来的迁徙中却一直紧随左右。“这份手书,父亲将其视作生命。”陆景武说。

  陆景武教授回忆,先父早年与姑丈林云陔、叔父陆幼刚追随孙中山,最先在广东高州地区(今茂名、高州)响应武昌起义,成功发动高州起义。“父亲晋谒孙大元帅时,深蒙嘉许,即席亲笔题‘天下为公’横轴赐赠。”为防身后无人知此真迹,他花费10年寻找当年名人留字,包括中山哲嗣孙科先生的亲证。

  陆景武教授如此珍视“天下为公”手书绝非偶然,他满怀崇敬地说:“我是孙中山先生的信徒。对于他手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我一生都在追寻和践行之中。”

  提及为何会把毕生收藏赠予中山大学,陆景武坦言,这源于家族两代人与中山大学的深厚渊源。他一直感念母校师恩,其所赠字画中,也有许多幅与母校紧密相关。

  陆景武于1948年考入中山大学法学院经济系,不久转入岭南大学经济系。在修满岭南大学学分后,于1951年转入香港大学经济系就读,并经济学学士学位。

  学业有成后,陆景武先生致力于观光旅游事业,从事观光旅游管理学研究教学50余年。

  陆景武一直在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而努力,他主张两岸以观光旅游达到彼此的谅解,进而取得信任,获得友谊,最终实现和平统一。“恩怨老一代会有,但是当代没有,下一代也没有。”因此,他把希望放在青年人身上,并表示将为两岸的交流奔走不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