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皖再聚首 共话辛亥情

辛亥革命网 2023-10-31 13:3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蒙 查看:

2023年10月25日,民革武汉市委员会、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辛亥革命网参访团一行十余人赴安徽蚌埠、安庆,与中共蚌埠市、安庆市委统战部、民主党派、张汇滔研究会进行学习交流。

鄂皖再聚首 共话辛亥情

 

——民革武汉市委员会、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辛亥革命网参访团安徽行

 

  金风送爽,秋色宜人。2023年10月25日,民革武汉市委员会、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辛亥革命网参访团一行十余人赴安徽蚌埠、安庆,与中共蚌埠市、安庆市委统战部、民主党派、张汇滔研究会进行学习交流。

  这次安徽之行的缘起,还要回溯至9年前。

  2014年7月4日至6日,“辛亥革命网赴皖学习交流代表团”一行三十余人,在蚌埠市政协和中共蚌埠市委统战部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在“张汇滔研究会”的负责同志的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下,与蚌埠地区的辛亥革命志士后裔、辛亥革命研究专家以及相关领导同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先后在蚌埠市小南山祭奠了淮上军先烈、参观了张汇滔纪念碑廊、观看了纪录片《铁血风云1911·安徽》和《张汇滔:国魂不死》,在安庆市张汇滔陵园祭奠了辛亥革命先驱张汇滔将军、向徐锡麟纪念馆敬献了锦旗。期间,辛亥革命网博物馆还在蚌埠市举办了辛亥革命文物展。

  2014年12月,张汇滔研究会成员访问武汉,参观辛亥革命旧址,到辛亥革命网总部交流。期间,辛亥革命网安徽站正式成立。

  此后的9年里,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辛亥革命网与张汇滔研究会以及安徽地区辛亥革命志士后裔之间,建立了非常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

  9年之后,参访团又一次回到安徽,感受着这里巨大的发展,然而,不变的仍旧是湖北与安徽两地的辛亥情谊。

  参访团第一站来到了安徽寿县。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战国时期楚国最后的都城。

参访团在寿县古城合影留念(摄影:刘建林)

  寿县古城始建于宋朝,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是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山西平遥古城还早100年。寿县地处皖中,控扼淮淝,古为南北要冲。参访团成员游览了寿县古城,登上古城墙。城墙外淝水环绕,公元383年的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寿县与张汇滔将军有着密切关系。1906年,张汇滔奉中国同盟会总部及孙中山先生密令,潜回国内,策划江淮地区的反清革命运动,途经南京参与谋杀两江总督端方失利,潜回寿州成立同盟会分会“信义会”。1911年11月,张汇滔响应武昌首义,发动寿州起义,任淮上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率部征战沙场,先后光复蚌埠、怀远、凤阳、颍州等23个州县,促成安徽独立。

  参访团到达蚌埠已是10月25日的下午。蚌埠又称“珠城”,地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是中国水陆交通枢纽城市,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千里淮河第一港,京沪高铁客站,京福高铁途经蚌埠,交通便利、基础雄厚、物产富饶、气候宜人。

参访团在蚌埠市博物馆参观(摄影:何蒙)

  参访团来到蚌埠市博物馆。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是去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新馆自2015年12月16日正式开放,2020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博物馆,参访团参观了“孕沙成珠·蚌埠古代历史文明陈列”、“城市崛起·蚌埠近现代历史文化陈列”等展厅,感受蚌埠从数十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7千年前双墩文化刻划符号,一直到当代城市腾飞发展的悠久历史。

  10月26日上午,参访团来到蚌埠市小南山。1911年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清江南提督张勋仓皇弃城,乘火车北逃。淮上军总司令张汇滔及时组织力量,在蚌埠小南山布防,成功阻截张勋北窜,震惊江淮大地,史称“蚌埠小南山战役”。此役,淮上军牺牲达88人之多,堪称安徽辛亥革命的壮举。为了纪念壮烈牺牲的淮上军将士,孙中山签发命令,特在蚌埠小南山建造纪念碑一座,但此碑不久便被反动军阀所毁。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采纳并认真落实市政协提案和张汇滔研究会的建议,于2001年在小南山重建了淮上军纪念碑。2004年,坐落在淮上军纪念碑之上的张汇滔半身塑像落成。

  在淮上军纪念碑前,大家肃穆静立,民革武汉市委员会、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辛亥革命网、民革蚌埠市委员会、张汇滔研究会、《张汇滔研究会通讯》杂志社向淮上军纪念碑敬献花篮。

淮上军纪念碑(摄影:何蒙)

  张汇滔将军,字孟介,1882年生于安徽省寿州(今寿县),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先后担任淮上军总司令、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参军长、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府参军等要职。他忠贞爱国,誓死革命,紧随中山,推翻清政,结束帝制,创建中华民国,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了不朽功勋。1916年,张汇滔将军与田桐、章太炎组织汉口起义和上海制造局起义,1920年1月29日被北洋政府派刺客暗杀于上海,年仅38岁。他是国人爱戴、国共两党敬仰,唯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国魂不死”的爱国将领。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

祭拜活动现场(摄影:高国防)

民革武汉市委员会、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辛亥革命网向淮上军纪念碑敬献花篮(摄影:高国防)

张家宁先生(右)带领参访团参观纪念碑旁的张汇滔纪念园(摄影:何蒙)

在孙中山、张汇滔雕像前合影留念(摄影:高国防)

  中共蚌埠市委办公室原主任、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张汇滔研究会原副会长、秘书长,《张汇滔研究》杂志社原社长、总编辑、张汇滔研究会顾问张朝标先生表示,希望并呼吁社会各界,要大力宣传张汇滔,更加深刻的了解张汇滔,认识张汇滔的伟大人格、生命特质和不朽业绩。尤其在新的形势下,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和世界华人都要携起手来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完成孙中山先生和张汇滔的未竟事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新的贡献。

  祭拜活动结束后,安徽省政协委员、辛亥革命先驱张汇滔之孙、张汇滔研究会法人代表、常务副会长、《张汇滔研究》杂志社社长、辛亥革命网安徽站工委主任张家宁先生带领参访团参观了纪念碑旁的张汇滔纪念园以及小南山山顶东侧的“抗战胜利纪念碑”。

参访团参观张汇滔纪念馆(摄影:何蒙)

参访团在张汇滔纪念馆孙中山先生为张汇滔将军题写的《国魂不死》横幅前合影留念(摄影:高国防)

座谈会现场(摄影:高国防)

张朝标先生发言(摄影:何蒙)

孙凯先生发言(摄影:何蒙)

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副会长熊永铸先生发言(摄影:何蒙)

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理事、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张继才先生发言(摄影:何蒙)

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秘书长万学工先生发言(摄影:何蒙)

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副会长鲁桂轩女士发言(摄影:何蒙)

  随后,参访团来到蚌埠市档案馆,参观了张汇滔纪念馆,并和民革蚌埠市委员会、张汇滔研究会有关同志举行座谈。座谈会上,张朝标先生和民革武汉市委员会秘书长、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会长孙凯先生分别介绍了张汇滔研究会和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随后双方互赠礼物。

参访团向张汇滔研究会赠送书法作品(摄影:高国防)

参访团向民革蚌埠市委赠送书籍(摄影:高国防)

  10月26日晚,参访团来到安庆。受到了民革安庆市委员会的热烈欢迎。

  安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皖江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区,“桐城派”的故里,黄梅戏发展成熟的地方。

  安庆是张汇滔将军的魂归之地。张汇滔将军牺牲后,国葬在安庆。张汇滔陵园座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狮子山公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统战部、安徽省委、省政府、安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辛亥革命先驱张汇滔将军的陵园修复工作,2013年张汇滔陵园在安庆市狮子山公园修建落成。陵园建筑群有纪念牌坊、纪念碑、陈列馆、塑像、墓冢、纪念碑林等,掩映于参天的山林之中。10月27日上午,参访团祭拜了张汇滔将军墓,并参观了张汇滔陈列馆。张汇滔陈列馆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狮子山公园张汇滔陵园内,以图片、书画、雕塑等形式展示了张汇滔将军的生平事迹。

在张汇滔将军陵园合影留念(供图:张汇滔研究会)

  安庆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先生的故里。陈独秀先生曾积极参加辛亥革命。他在1901年至1915年,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或避难,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905年,他在芜湖组织安徽第一个具有军事色彩的革命组织岳王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并参加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成为安徽地区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

  参访团随后来到陈独秀先生墓地——独秀园,瞻仰了陈独秀先生铜像,并参观了陈独秀纪念馆。

  参访团还参观了安庆潜山野寨中学。与国内很多中学不同,野寨中学是全国唯一一所因陵建校、以校护陵的中学。抗日战争时期,985具抗日将士遗骸被安葬在野人寨。为永久纪念忠烈以及培植烈士遗族与地方优秀青年,皖鄂两省13县知名人士发起倡议,在此开办学校,取“景仰忠烈”之意,始名“景忠中学”,后改为“野寨中学”。校园里,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忠烈祠、抗战纪念馆、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园等建筑与教学楼毗邻而立,路过的学生只要抬头,就能看到高耸庄严的抗战英烈纪念塔。

参访团在抗战英烈纪念塔前合影留念(摄影:何蒙)

  在返程的途中,参访团成员纷纷表示,这次去安徽,最大的感受就是巨变。和9年前相比,蚌埠和安庆的发展变化巨大,城市越来越美。而鄂皖两地辛亥志士后裔之间的情谊依旧常新。大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两地同志再聚首,共续辛亥情!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