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口述史》项目筹备会在线举行
辛亥革命网 2022-07-15 13:3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蒙 查看:
本网讯(记者:何蒙)2022年7月13日晚,《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口述史》项目筹备会在线举行,此次会议主会场设在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来自南京、上海、湖北、广东、北京、台湾、日本等地的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由南京大学民国史专家张宪文教授主持。
会上,南京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武黎嵩教授介绍了《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口述史》项目的起步过程与目前规划。武黎嵩教授表示,辛亥志士后裔群体是非常好的采访样本,他们的祖先是参加了中国近一百多年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拥有共同的记忆;这批人也经历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历史变迁,两者都值得珍视、回顾与保存。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使这一项目显得特别重要与富有意义。项目启动半年来,已经采访了4位辛亥后裔,今年将在南京及周边地区采访5位辛亥后裔。
辛亥革命网副总裁蓝薇薇女士在介绍项目进展时指出,经过半年的酝酿,《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口述史》项目在大陆有六家机构牵头,将采取两岸合作、资源共享的形式,组建专家顾问组及采访团队,联合各地实施机构确立采访名单,由南京地区牵头单位负责线上培训,今后将分批出版相应成果,计划将在5年内采访120位辛亥后裔。蓝薇薇表示,由于辛亥理念本身所具有的向心力,在尊重目前两岸不同制度的前提下,两岸可以同时推动项目起步,进展默契而可喜;未来,这一项目必将为两岸乃至世界产生更多交流与合作的可能。
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会长李继锋先生谈了对《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口述史》项目的理解:对于当代中国、甚至整个世界来说,海峡两岸的关系影响到中国的未来,及世界的前途。如何在中华民族内部形成一个共识,是历史学界、辛亥志士的后裔们,包括口述史的工作者们都要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通过口述历史的形式体现出来,对于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来说,是必须要尽的一个义务。李教授介绍了江苏地区的分工、合作情况,汇报了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初期工作,并表示,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将对口述史项目提供支持,牵头培训工作及参与组建学术顾问组。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古籍部主任冯勤先生表示,对于出版界来说,《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口述史》的出版意义非常重要。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时,国家出版总局将辛亥选题的出版项目列入重点图书来推进,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将这次大规模的口述历史项目推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或别的国家规划。对于出版方式,计划将该项目成果分期分册出版。另外,可以融合出版方面的新进展,在出纸质书的同时,增加音像书号,在出版书籍上印上二维码,为读者提供音频资料。
随后,两岸参与项目的专家学者就对项目的期许,向会议汇报了到目前为止邀请顾问、组建团队的情况,并畅谈了项目的半年规划。
湖北地区辛亥革命博物院副院长黄春华先生首先向会议介绍,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院是由原来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辛亥革命博物馆合并之后,重新组建的一个单位。对《辛亥后裔口述史》项目,黄春华代表院方表态,将全力支持,积极参加,分担费用;现在已经建立了20多人的团队,可分5组参与采访,同时聘请了华中师范大学的严昌洪教授、彭剑教授,武汉科技大学的张继才教授,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的张笃勤研究员作为顾问,希望尽快组织培训,建立专门工作群开展工作。同时提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学术顾问及拟采访的后裔名单,主要由各地确认,报南京方面汇总,互相通气,以免重复。二是建议另外组建一个专门的工作群,以方便联系工作。三希望南京方面尽快组织培训,尽早启动工作,统一稿件篇幅等等标准。
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馆长欧阳旦霓女士表示,已经聘请中山大学李吉奎先生、赵立彬先生、安东强先生这三位专家作为顾问,馆内已组建了20多人的访谈团队,馆员们在专家顾问的要求之下,已开始就口述史访谈工作进行一些自习;目前也已明确本年度将要采访的五位辛亥后裔名单,提交给南京方面的总项目组,与所要访谈的辛亥后裔的联系也已经完成。
来自台湾的辛亥革命志士周占奎之孙、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理事长周永璋先生表示,中国史学界曾发起对辛亥革命志士进行口述史的访谈工作;今天,辛亥革命志士的后裔做口述历史,令人感慨,意义重大。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已邀请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中国近代史学会理事长陈立文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副教授兼主任倪仲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副教授刘传暘,以及阎锡山故居驻场负责人,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硕士庄明廷一起来参与《辛亥志士后裔口述史》项目。
周永璋追溯了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的历史传承,同志会于1965年在台湾复会,是台湾地区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最为悠久的民间组织。同志会将紧密配合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联系后裔,将辛亥以后在台湾的辛亥后代的历史、其生活的情况、以及对辛亥革命精神的传承,以口述史方式做一表达。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陈立文女士代表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向会议介绍,将近一年来,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和图书馆接受了很多古迹研究的计划,其中包括对阎锡山故居的研究工作,阎锡山也是参加辛亥革命的人物,很多同学对此表现出兴趣;对于《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口述史》项目,同学们也同样愿意投入。陈教授介绍,中国文化大学的刘传暘老师在文化大学开了口述历史的课。对于本次项目,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师生团队将与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合作,采访台湾地区的辛亥后裔。后面如何进行、人员上怎样配合、如何参加南京方面的培训工作,希望进一步地进行了解。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晶女士表示,项目学术意义巨大,要求也非常高,目前涉及单位涉及海峡两岸,由发生辛亥革命的主要城市的高校及文博系统组成队伍,极具学术挑战性;有幸参与其中,也希望多发挥南大民国史中心一些相应的作用。吕晶女士建议,除了建立专门的工作群外,希望项目组建立工作通讯,将每个月、每个季度的工作计划或大事件,有同步的呈现。对项目本身而言,这一记录也会非常有意义。在日后的工作中,除了定期的交流,形成沟通意向外,也希望对于后期的线上培训和各种线上交流,形成会议记录。
南京孙中山纪念馆副馆长鄢增华女士表示,认同本项目的重大意义,作为南京唯一的一座孙中山纪念馆,将会积极参与学习培训,以为南京访谈团队做后备补充;同时,作为实施单位之一,在场地上,会为项目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日本神户孙文纪念馆主任研究员蒋海波先生表示,神户孙文纪念馆在疫情前两年,出版了《孙中山与日本关系人名录》,收录了约1600名与孙中山等辛亥先进人士有交往的日本人姓名和简介。项目组未来在日本地区的采访对象将是与孙中山有交往的人的后裔,如宫崎滔天的后人,他可介绍相关后裔进行采访;蒋海波并表示,有合适的选题时,他也愿意作为采访者参与项目。
参与本次会议的学生代表、南京大学口述历史协会郭彦喆同学也讲述了对目前已采访的南京地区的两位辛亥后裔的心得。他表示,辛亥后裔群体有历史特殊性,他们保存了很多珍贵史料。在采访过程中,感受到辛亥志士为民族奋斗舍身的精神境界,在辛亥后裔身上看到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其精神品质值得学习。
最后,就近期的培训计划,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李继锋会长与各家单位协商确定了培训时间,及汇报了培训规划。
南京大学民国史专家张宪文教授表示,辛亥革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辛亥志士们经历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今天我们做《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口述史》,通过辛亥后裔回忆先人,留存史料,再现历史,体现了后裔与学者们对于辛亥先辈及这段历史的敬意与温情。在大陆史学界,集中力量,联合海内外的展馆、高校的老师、同学共同来做《辛亥后裔口述史》的大项目,以往还没有过。各地联合起来做这一项目,其根本在于传承辛亥志士的精神。希望在采访中掌握这一指导思想,使辛亥精神向后世传承下去。希望《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口述史》项目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口述史培训班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