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人间是此峰

辛亥革命网 2021-06-30 09:29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查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奋力前行!

砥柱人间是此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此时回望中华民族追寻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时间,意味深长——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中国共产党无疑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坚强领导核心。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

  2012年,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中。此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一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奋力前行!

  千年梦圆——中国共产党人兑现庄严承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习近平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2012年11月29日,刚刚上任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出铿锵誓言。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纵贯千年的朴素理想,到激荡百年的奋斗历程,全面小康迎来“建成”的决定性阶段,擂响“决战决胜”的战鼓。

  几天后,习近平总书记选择改革开放前沿广东,首次赴地方考察。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上深圳莲花山,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并种下一棵高山榕。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在中国建设小康社会。从此,小康被赋予新的时代意蕴。

  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从广东回到北京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踏雪来到太行山区河北阜平县看真贫。在顾家台村,他走进村民顾成虎家破旧的土坯房,心情沉重。

  这是2019年8月拍摄的河北省阜平县顾家台村村貌。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 摄

  习近平总书记走后,顾成虎发现收到的慰问品中比别家多了一件棉大衣。“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总书记看到我左袖口破了,特意让人给加的。”顾成虎说。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重若千钧。

  此后,贫困人口脱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

  这,是一场任务艰巨又必须打赢的战役!

  当时,中国农村有近一亿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非常之事,必用非常之举——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印有党徽的脱贫攻坚责任书上签下名字。

  “这就是你们给中央立下的军令状。”习近平总书记严肃地说。

  在此基础上,省、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

  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台沙村驻村第一书记杨精泽(左)与村民在合作社里喂鸡(2017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党中央一声令下,脱贫攻坚战场万马奔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冲锋陷阵。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上阵,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足迹遍及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翻山越岭到20多个贫困村访贫问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等措施,始终指引着脱贫攻坚战的方向。

  贵州省望谟县乐旺镇党委第一书记张航(右)在农技员岑连刚的指导下给花椒苗修枝(2020年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经过英勇战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1800多名党员、干部牺牲。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污染防治,同样是一场绝无退路的攻坚战。

  2014年2月25日,北京遭遇雾霾,空气污染指数已连日爆表。

  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一边调研一边思考应对之策。

  “大气污染防治是北京发展面临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一系列污染防治措施相继实施。

  当年11月,北京召开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美丽的蓝天刷屏。

  习近平总书记在欢迎宴会上致辞:“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中央随后下发相关文件,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七大标志性战役陆续开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高悬……战果频频,让生态文明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美丽中国的模样,正是中国人民心中全面小康的厚重底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重要基石。

  2019年1月21日,一年一度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关键少数”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从有效遏制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到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再到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一场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斗闯关夺隘,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坚强保障。

  2020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即。

  在武汉站,G431次列车乘务员艾婷婷在发车前向乘客挥手(2020年4月8日摄)。这是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后开往湖北省外的首趟始发列车。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袭。

  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沉着、指挥若定,作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果断作出关闭离汉离鄂通道的决策,决定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及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一名医务人员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前竖起拇指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劲(2020年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在党中央号令下,4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前线,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凝聚起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

  下沉至武汉市花桥社区的干部在搬运居民订购的草莓(2020年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经此一役,中国人民挺了过来!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转正”,中国社会生机活力依旧。这道“加试题”让全面小康含金量更足。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深圳,望着那株已枝繁叶茂的高山榕,意味深长地说:“8年了,弹指一挥间啊。选的这个地方很好,树冠能展开,树长得也快。”

  这是2020年10月2日拍摄的深圳市民中心和莲花山公园一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穿越百年风云,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平正义阳光洒向大地……

  全面小康的中国,正是梁启超在兵荒马乱中畅想的“雄飞时代”,正是李大钊在沉沉黑夜中向往的“青春之国家”,正是方志敏在敌人监狱中憧憬的“可爱的中国”。

  建党百年之际,全面小康梦圆在即,站立“如您所愿”的盛世,告慰先辈,昭示未来——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