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歌,不只是《乡愁》”——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

辛亥革命网 2017-12-15 11:3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许雪毅、刘姝君 查看:

2017年12月14日的微信朋友圈,被“乡愁”刷屏了。这一天,以《乡愁》一诗闻名于世的余光中先生,因脑中风并发心肺衰竭,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

2015年11月7日,余光中返乡永春参观余光中文学馆。摄影:康庆平

  2017年12月14日的微信朋友圈,被“乡愁”刷屏了。

  这一天,以《乡愁》一诗闻名于世的余光中先生,因脑中风并发心肺衰竭,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

  提起余光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这几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和我说,他喜欢诗歌里的典故。”福建永春余光中文学馆馆长周梁泉说,由于《乡愁》光芒太过耀眼,很容易遮盖余光中的其他创作。“如果一见面只和余光中先生聊《乡愁》,他会急。”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迁居香港,次年赴台。从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开始,他先后出版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著作50多部,在海峡两岸和香港出版著作逾70种。

  余光中各个时期创作风格多变。他曾经调侃,自己“对阿波罗忙不过来而派下的九个缪斯各个都去追求”,是“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在台湾乡土文学运动中,余光中的一些做法曾引发争议。而谈到他的文学创作,很多人则不吝赞美之词。梁实秋曾形容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闽南永春:幽默而深情的脉络

  2003年,余光中回到闽南永春县,这是他去台湾后,第一次回祖籍地。

  诗人激动地回忆6周岁时回永春的情景。那是1935年,爷爷过世,他跟着家人回永春,住了半年。

  当着众多记者的面,年逾古稀的余光中说:古厝后面种着五株荔枝树,当时我最喜欢爬这些荔枝树。

  没想到,儿时玩伴、大他三岁的堂哥余江海毫不留情地“揭露”:你吹牛!小时候你很胆小,总要我带。

  诗人对这段公案“耿耿于怀”,后来写了一首《五株荔树》,其中几句是:“也许小时候我曾经攀过/余江海却说,他记不得了/记得这一排五株高树/他真的陪我冒险爬过”。

  谈起这段堂兄弟间的“罗生门”,周梁泉忍俊不禁。“老人很认真,他要我把《五株荔树》这首诗放在文学馆里的显眼位置。”

  2015年11月,余光中文学馆在福建泉州永春县开馆。白墙黛瓦的二层小楼依山而建,馆外潺潺桃溪穿山而过。

  文学馆展厅分《乡愁四韵》《四度空间》《龙吟四海》三个篇章十二小节,全面展示余光中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学者对余光中的研究及评价、余光中的文学活动集锦及其所获荣誉及奖项。

  对篇章里的“四韵”“四度”“四海”,余光中很满意,他喜欢四这个数字,因为它在传统文化里面很吉祥。

  开馆前一天,88岁的老人在周梁泉的陪同下,在馆里慢慢走了将近三个小时,参观指导布展工作。开馆当天,老人携妻子范我存、二女儿余幼珊、四女儿余季珊在馆里的余光中塑像前拍了很多照片。

  老人称赞塑像很逼真,“连经脉的走向都和我一模一样。”

  老人说:“今天我的家人跟我一起来,妻子来了百分百,女儿来了百分之五十。”

  幽默表达令在场的人“笑喷”。

  老人喜欢当天一张无意中被拍到的自己在偷笑的照片,开心地说:“可以和蒙娜丽莎的微笑相媲美”。

  周梁泉调侃,是不是想到初恋而偷笑?

  老人机智地回答,记不起来了,就是记起来也不能告诉你,因为太太就在身边。

  交流交往中的诸多细节,周梁泉印象深刻。在他看来,余光中先生是幽默的,也是深情的。

  “桃溪蜿蜒的两岸,是我难忘的故乡。”回到永春,余光中情不自禁思念起父亲。他说,父亲就生在永春桃城镇洋上村,和他聊天时讲得最多的是永春五里街、惠安洛阳桥,现在仍难以忘怀。

  “我的故事早在我出生前几年就在永春开始了。”余光中先生说过,父亲曾当过永春县教育局局长。母亲是江苏常州人,毕业后到永春教书。

  在余光中的童年记忆中,与父亲在生活上的交集并不多,但文学的起源却来自父亲。“12岁时,父亲给我讲《古文观止》等古典书籍,这是对我教育的破土、启蒙的力量。”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