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召开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辛亥革命网 2016-11-11 14:1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民革丹东市元宝区 查看:
值此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在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委统战部杨部长和民革元宝区总支主委周立安的共同主持下,召开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和讨论。
值此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在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委统战部杨部长和民革元宝区总支主委周立安的共同主持下,召开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和讨论。丹东是辛亥革命在东北的发源地和中国同盟会辽东支部创建的地方。恰好民革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一些党员长达多年致力东北为主的辛亥革命历史研究,已经发表了了各种著述达200篇(部)以上,在全国辛亥革命历史学界有所影响。为此,丹东市元宝区委统战部和民革元宝区总支共同策划了这次别开生面的活动。
正如习近平主席2016年11月1日所表达:“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第一个响亮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现在,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理想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两岸关系发展、台湾同胞前途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如2014年9月3日,习近平讲话说“120年前的甲午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12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致力孙中山革命历史研究和辛亥革命历史研究,就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为实现中国梦舔砖加瓦。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讲了孙中山先生一生革命的历史和伟大意义,也给我们指出了任务,那就是“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一生坚持“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和行为。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习近平主席最后号召“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无论党派信仰,无论身在何处,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一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研讨会部分场景
正如习近平主席2016年11月1日所表达:“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第一个响亮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现在,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理想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两岸关系发展、台湾同胞前途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如2014年9月3日,习近平讲话说“120年前的甲午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12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致力孙中山革命历史研究和辛亥革命历史研究,就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为实现中国梦舔砖加瓦。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讲了孙中山先生一生革命的历史和伟大意义,也给我们指出了任务,那就是“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一生坚持“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和行为。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习近平主席最后号召“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无论党派信仰,无论身在何处,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一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研讨会部分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