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烈范鸿仙后人追忆往事
辛亥革命网 2016-02-23 08:47 来源:南京晨报 作者:仲敏 查看:
2月19日添加到日历,是辛亥革命先烈、铁血军总司令范鸿仙“国葬”80周年。昨天上午,社会各界人士与烈士家属在范鸿仙墓前举行了祭奠活动,并召开座谈会。范鸿仙的孙女范烈孙的女儿许璐昨天接受了记者采访。她向记者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先烈事迹。例如,为何范鸿仙1914年在上海被袁世凯的党羽、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派人刺杀,直到1936年才下葬。
为革命倾家荡产,变卖古籍
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中山陵园管理局曾斥资百万元,对墓道、墓碑以及四周围栏进行了改造,并对墓区环境进行整治。
范鸿仙,188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北乡。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与于右任等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在他参与主办的“三报”中,以《民立报》历时最长、影响最大,他撰写了大量的时论、短评、杂文。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和斯诺谈话时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登载着广州反对满清的起义和72烈士的殉难。这件事是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发动的,我被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觉得《民立报》充满了激励人心的材料。”当时出现一块银元难买一张《民立报》的现象,孙中山曾称赞“范君一支笔胜十万师”。
除去笔杆子厉害之外,策动徐绍桢光复南京、组建铁血军捍卫新政权都是范鸿仙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二次革命失败后,范鸿仙流亡日本。他在日本的4个多月期间,与孙中山有多次会晤,最后一次长达近3个小时之久,也成了两人最后的话别。孙中山希望由范鸿仙来组织三次革命。
范鸿仙到上海后,千方百计筹措经费,最后他将珍藏的善本古书、宋版古籍,夫人的耳环、金簪等陪嫁首饰以及家中值钱的东西,全部变卖或典当,就连蚊帐也捐献出去,为革命倾家荡产。与此同时,有300多名同志相继从东京、大阪、长崎回国相助。不料就在此时,被袁世凯的密探发现,并被暗杀。
范鸿仙妻子始终感念他的开明 昨天,范鸿仙的孙女范烈孙的女儿许璐接受了记者采访。许璐对外曾祖父的追念,大多是从范鸿仙的妻子,也就是许璐的外曾祖母李真如的角度去叙述。许璐讲述,范鸿仙遇难后,孙中山立即把她的外曾祖母李真如接到了日本,称革命成功之后,一定要为范鸿仙举行国葬,并且叮嘱李真如要把孩子们保护好,“孙中山还对我太祖母说,‘只要有我孙文一口饭吃,也就有你们的。’”
许璐说,太祖母李真如也对孙中山说过一句话,“她说,如果革命没成功,那我就用席子把我先生抱回祖坟去落葬,不要任何补贴。当时孙中山听了大为感动。”
许璐告诉记者,在李真如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上海后,袁世凯曾经三次派官员来,表示要厚葬范鸿仙,“因为袁世凯是暗杀我太祖父的,见不得光,这个举动导致举国愤怒,所以他想通过厚葬太祖父来为自己洗白,但我太祖母坚决推辞。”
也正因此,范鸿仙1914年在上海被袁世凯的党羽、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派人刺杀,直到1936年才下葬。范鸿仙墓地选在中山陵东、五棵松附近的一个小山坡上。此处不仅风水好,还寓意范鸿仙生前是中山先生之重要助手,身后亦是中山先生之左右。
许璐告诉记者,她的母亲范烈孙一直致力于对辛亥革命相关人物事迹的收集整理宣传,也希望家中后代们,都能继承这样的精神和传统。说到范鸿仙生前有什么生活中的小故事,许璐说:“我太祖母常说太祖父是个思想非常开明的人,她和太祖父从小订了亲。在他们长到十几岁时,我太祖父向太祖母娘家表示,一定要给他的未婚妻放脚,表示如果给她裹了脚,伤害了她,他就不娶了。后来果然太祖母嫁过来时是天足。而我太祖母每说到这段时,就很感念我太祖父,他们感情一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