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首度披露曾与溥仪共事
辛亥革命网 2010-10-12 00:00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张瑜琨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如果说我这一生留下了什么痕迹,那就是把辛亥革命研究会搬回了武汉!”昨日,在华中师大“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倒计时启动仪式”上,历
“如果说我这一生留下了什么痕迹,那就是把辛亥革命研究会搬回了武汉!”昨日,在华中师大“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倒计时启动仪式”上,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回顾“辛亥革命研究”历程,并首度公开披露曾与“末代皇帝”溥仪共同研究史料的往事。
曾和溥仪约定不喊真名
“刚开始作研究,整个团队只有3个人。”章开沅初次接触“辛亥革命”是在1954年。他介绍,当时国内研究辛亥革命的很少,于是他就找武大几名教授“取经”,他们慷慨地给了他一手材料。“当时研究组一个教授、副教授都没有,我还是个讲师,就可称‘老大’了。”章开沅笑称。
1961年,在章开沅的建议下,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全国首个辛亥革命研究会在武汉举行。几年后,他被借调到北京整理历史材料,碰巧与“末代皇帝”溥仪同被分在“北洋资料组”,借此机会,章开沅得到不少研究辛亥革命的宝贵一手材料。
“已经退位了的溥仪,已经没有了皇帝的贵气,穿衣打扮有点像龙须沟里的‘叫花子’。那时候我们有个约定,在公开场合不叫对方的真名,以此避嫌。”章开沅说,研究近代史让他得以与很多历史名人后裔往来交流。
几年后“文革”爆发,研究被迫中断。“辛亥革命的研究被扣了很多的帽子,在当时,有些帽子是可以致死的。‘文革’前,我是又红又专的典型;‘文革’期间,我却成了又白又专的典型。”他笑称自己是当时的改造对象,两次被下放,不想却因祸得福:以前病恹恹的身体变结实了。
120万字巨著震惊同行
“文革”结束,章开沅重拾“辛亥革命”。1979年第一次去国外交流,国外同行根本就瞧不起国内的研究,这极大地打击了章开沅。
回国后,章开沅加快研究步伐,走访了许多亲历者、辛亥革命名人之后,手抄了大量珍贵史料。
上世纪70年代末,章开沅与另一中国近代史专家林增平合作,编辑出版了三卷本的《辛亥革命史》,这部120万字的巨著震住了先前瞧不起中国专家的国外同行。
随后,辛亥革命研究蓬勃发展:《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出版,《辛亥革命辞典》即将推出修订版,严昌洪教授正致力于《辛亥革命史事长编》的主持工作,罗福惠教授目前主持一项2009年度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阐释”,华师辛亥革命研究所、华师出版社将出版大型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文库等。
与90后谈心:学术作假就是犯罪
“华师不是最好的大学,武汉也不是最好的城市,但是,我们在这里做着一流的事业。”昨日,章开沅在挂牌仪式上,鼓励华中师大刚入校的90后新生们。
章开沅介绍,自己在编纂《辛亥革命史》的过程中,没有稿费,无科研立项资助的情况下,还是依然坚持了下来,后来该书入选《中国文库 新中国60年特辑》。他告诫新生们,当今风靡中国的“一夜暴富”思想不可取,总想着在这个领域搞几年,再在那个领域搞几年,这样是出不了成果的,搞学术要持之以恒,此乃“辛亥作风”,或者说是“辛亥精神”。
“中国有鲁迅,外国有高尔基,这两个人是我的精神力量。虽然自己可能成不了他们,但是会朝着那个方向努力”。章开沅鼓励新生们,要相信自己能够出成绩,那些参加辛亥革命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但他们取得了胜利。章开沅直言:学术作不得假,作假就是犯罪。
曾和溥仪约定不喊真名
“刚开始作研究,整个团队只有3个人。”章开沅初次接触“辛亥革命”是在1954年。他介绍,当时国内研究辛亥革命的很少,于是他就找武大几名教授“取经”,他们慷慨地给了他一手材料。“当时研究组一个教授、副教授都没有,我还是个讲师,就可称‘老大’了。”章开沅笑称。
1961年,在章开沅的建议下,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全国首个辛亥革命研究会在武汉举行。几年后,他被借调到北京整理历史材料,碰巧与“末代皇帝”溥仪同被分在“北洋资料组”,借此机会,章开沅得到不少研究辛亥革命的宝贵一手材料。
“已经退位了的溥仪,已经没有了皇帝的贵气,穿衣打扮有点像龙须沟里的‘叫花子’。那时候我们有个约定,在公开场合不叫对方的真名,以此避嫌。”章开沅说,研究近代史让他得以与很多历史名人后裔往来交流。
几年后“文革”爆发,研究被迫中断。“辛亥革命的研究被扣了很多的帽子,在当时,有些帽子是可以致死的。‘文革’前,我是又红又专的典型;‘文革’期间,我却成了又白又专的典型。”他笑称自己是当时的改造对象,两次被下放,不想却因祸得福:以前病恹恹的身体变结实了。
120万字巨著震惊同行
“文革”结束,章开沅重拾“辛亥革命”。1979年第一次去国外交流,国外同行根本就瞧不起国内的研究,这极大地打击了章开沅。
回国后,章开沅加快研究步伐,走访了许多亲历者、辛亥革命名人之后,手抄了大量珍贵史料。
上世纪70年代末,章开沅与另一中国近代史专家林增平合作,编辑出版了三卷本的《辛亥革命史》,这部120万字的巨著震住了先前瞧不起中国专家的国外同行。
随后,辛亥革命研究蓬勃发展:《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出版,《辛亥革命辞典》即将推出修订版,严昌洪教授正致力于《辛亥革命史事长编》的主持工作,罗福惠教授目前主持一项2009年度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阐释”,华师辛亥革命研究所、华师出版社将出版大型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文库等。
与90后谈心:学术作假就是犯罪
“华师不是最好的大学,武汉也不是最好的城市,但是,我们在这里做着一流的事业。”昨日,章开沅在挂牌仪式上,鼓励华中师大刚入校的90后新生们。
章开沅介绍,自己在编纂《辛亥革命史》的过程中,没有稿费,无科研立项资助的情况下,还是依然坚持了下来,后来该书入选《中国文库 新中国60年特辑》。他告诫新生们,当今风靡中国的“一夜暴富”思想不可取,总想着在这个领域搞几年,再在那个领域搞几年,这样是出不了成果的,搞学术要持之以恒,此乃“辛亥作风”,或者说是“辛亥精神”。
“中国有鲁迅,外国有高尔基,这两个人是我的精神力量。虽然自己可能成不了他们,但是会朝着那个方向努力”。章开沅鼓励新生们,要相信自己能够出成绩,那些参加辛亥革命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但他们取得了胜利。章开沅直言:学术作不得假,作假就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