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会馆今年完成腾退 有望成为辛亥纪念馆
辛亥革命网 2011-01-13 00:00 来源:千龙网 作者:安力 查看:
记者从北京市西城区人代会上了解到,“文物大区”西城区今年将完成安徽会馆、中山会馆、粤东会馆的腾退保护工作,其中曾是“戊戌变法”重要发起地的粤东会馆有望成为辛亥纪念馆。
粤东会馆保护同时疏通南横街“嗓子眼”
“今年西城区文物腾退主要集中在安徽会馆、中山会馆、粤东会馆,以及晋江会馆、杨椒山祠等处。” 据西城区文委主任李征帆介绍,安徽会馆的腾退修复工作已启动了三年,但进展较慢,主要难点就是住户的腾退搬迁;中山会馆忆基本完成了修缮,仅剩余院内三、四户尚未迁走;粤东会馆将在今年完成腾退。粤东会馆当年曾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策划“戊戌变法”的集会之地,而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李征帆透露,粤东会馆修复后计划开辟为辛亥纪念馆。
据介绍,粤东会馆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目前是一处地势低洼的居民院,院内私搭乱建严重,仅剩一条一米宽的小道,但其北房主体结构尚存。同时粤东会馆正处在南横街的“嗓子眼”,因而保护腾退工作将配合南横街道路改扩建一同进行。李征帆说,粤东会馆将保留建筑主体,将破损严重的东侧和南侧重新进行规划修缮,一并挪到西侧。目前改造保护方案已得到市文物局的批准。
“十二五”期间再腾退十余处文物
作为古都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西城区是一个“文物大区”,辖区内目前有十八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9处。长期以来,西城区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实施“解放、解危、解读”工程,实现了保护修缮一批、搬迁腾退一批、开放利用一批的计划目标。
在西城区人代会上,区长张建东表示,西城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给予了新的定位。在“十二五”期间,西城将坚持整体保护和积极保护的原则,尊重和保持旧城的传统空间格局与风貌,加大中轴线和阜景地区历史文脉的保护力度,分类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积极探索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模式,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未来五年,西城区还将在什刹海、白塔寺、杨梅竹斜街等区域开展旧城整体保护试点,计划腾退十余处文物,并推进保护性修缮和对接安置工作。对于重新修缮的文物保护单位,将促进其与周边区域的开发联动,如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辟展示中心,建立专家指导、政府扶持、艺人传承、单位保护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多渠道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