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伟人精神 两岸四地青年寻访孙中山在香港足
辛亥革命网 2010-12-17 00:00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郭锦润 查看:
不期而至的冷空气携风带雨而来,却挡不住两岸四地青年的热情。14-15日,第十三届中(山)港澳台青年联欢活动在香港举办,150多名青年欢聚一堂,共唱心曲。亲密无间的交流,驱散了阴沉的天气;共谋发展的愿望,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与会青年还用“寻访孙中山在香港足迹”的形式,共同描绘了传承伟人精神的美好愿景。副市长韩泽生,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苏伟强等出席活动。
新生代中山乡亲的桑梓情
为更好地传承中山精神,向各地青年宣传香山文化和孙中山思想,我市自1985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山)港澳台青年联欢活动,成为中山、香港、澳门、台湾及内地友好城市青年交流的品牌项目。而在今年的第十三届活动中,身为东道主的一群香港青年接过了接力棒,创立香港中山青年协会,本届活动,便以香港青年中山协会第一届就职典礼为主线。
香江边上寻访伟人足迹
“从前人人问我:你在何处及如何得到革命思想?吾今直言答之革命思想系从香港得来。”1923年,孙中山在香港大学演讲时,明确指出香港是他早年革命思想的发源地。同时,香港也为辛亥革命的革命组织、革命起义和思想宣传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是孙中山从事革命的基地。
为了深入了解孙中山与香港的这段不解之缘,昨日,与会青年实地寻访了孙中山在香港的足迹。这段史迹径由13处遗址组成,主要位于香港中环、上环区域。现在东边街的般若道官立小学,即是“拔萃书室”旧址,孙中山1883年从家乡翠亨村赴港后,即在此继续学业,翌年又转读“中央书院”。此外还有“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兴中会总部旧址”、“香港同盟会招待所旧址”、“中国日报社旧址”等,每一处都记载着一段风雨苍黄的近代史。
另外,在香港中环半山卫城道,还有一座古味盎然的历史建筑——甘棠第,为孙中山纪念馆的所在地。纪念馆于2006正式开业,成为港人和世界各地游客了解伟人孙中山的一扇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