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有责任理清历史 吴欢力推“民国产婆”赵凤(2)

辛亥革命网 2010-12-03 00:00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卜昌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吴欢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民国诸葛赵凤昌与常州英杰》日前出版社出版。昨天,吴欢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先辈曾介入重大历史变革,他作为

  吴欢认为,以赵凤昌为首的江苏常州系,对民国的贡献居功至伟,丝毫不亚于其他革命力量。然而,贡献如此巨大的常州系在近代史上却鲜有人知。吴欢说:“这显然是历史研究者惯性思维导致的巨大疏忽。考虑至此,我决定通过自己掌握的资料来为这一研究领域拾遗补缺,还原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

  在吴欢写作此书过程中,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的十卷本影印版《赵凤昌藏札》始终陪伴着他。他说:“这套珍贵文献收录了2700余封赵凤昌与当时名人的往来亲笔信札。其中有三封信札格外重要,即《孙中山致赵凤昌信札》《袁世凯任大总统时致赵凤昌信札》《黄兴致赵凤昌、张謇、庄蕴宽等六人信札》。阅读这三封信札你就知道赵凤昌为首的江苏常州系在当时对辛亥革命的推动了。”另外,吴欢邀请了学者冯天瑜和马勇为学术指导老师,大凡遇到相关历史问题就询问他们。对于家乡常州家族之间的事情,他则请教学者钱听涛、汤祚永老先生。在权威专家的保驾护航下,吴欢自信地表示,这本书能大致真实再现那段纷繁的历史。

  文章排第一书法第二

  吴欢最知名的身份是书画家。虽然以书画为职业和谋生手段,吴欢最得意的却是写作,至今已出版了《民国诸葛赵凤昌与常州英杰》在内的10余本书。吴欢颇为自豪,认为自己有可能是当今写作文字量最大的书画家之一,“标准的文人画家恐怕还真没法跟我比,不仅出版图书,这些年还写了不少电视剧剧本,共计上千万文字,它们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写作至今,吴欢直言已将排列汉字当做一种表演艺术在经营,“要掌握文字表演艺术,首先得熟悉诗词歌赋,然后是市井歇后语以及哲学思辨,你得把它们玩在一起,让它天衣无缝,最大限度地凸现你的文字风格。‘刀锋过处,浓血出焉’,这就是我追求的至高文字境界。所以,我自评我第一是文章,第二是书法,第三是绘画,最自鸣得意的就是我的文章。”

  家族品牌堪称原始股

  吴欢出身名门,但他表示家人一生坎坷,“碰上的全都是倒霉的事”。他说:“我爸我妈临死,一个是残疾,一个是被弃用多年的文人。近20年来是他们最受尊敬的时代,但他们已经做不了什么了,留给他们的记忆就是一生坎坷。”

  对于这样一个家族积攒下的文化价值,吴欢自信满满。他的自信源于嘉德拍卖公司上月举行的一场拍卖。在这场拍卖中,吴欢拿出了家里珍藏的四件宝贝:一本线装书、半个手掌大小的黄杨木雕、一只紫檀笔筒、一只竹雕笔筒,共拍出200多万元。“嘉德曾多次动员我们家,动员了十几年,甚至在我爸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动员,但一直没拿东西出去拍卖。”吴欢说,“我拍卖不是为了挣钱,我有的是钱,就不缺钱。我觉得我们家应该在市场上有一块份额,通过市场可以评估出我们家究竟价值几何。”吴欢认为,许多人以前没有认识到他们家的品牌效应,但他坚信他们家是原始股,这次拍卖让他对自己的家族有了更新的认识,“再过两年,别人都大浪淘沙了,我们家还是能够稳住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自己的能量。”

  广交朋友从不惜墨如金

  许多名门后代玩世不恭,不积极进取,“啃老”是他们的集体写照。对此,吴欢说:“艺术家的后代很难继承,得有绝活。尤其要青出于蓝胜于蓝,画家、书法家、歌唱家、表演家等真是难乎其难。我没有资格笑话人家,我也只是庸中佼佼,艺术这个遗传基因太难了,我算运气好,蒙上了。”

  吴欢说,除了喜欢爆粗口,生活中他保持着大部分文人的生活方式,看书、习字、画画,“我追求一种风格——如风过水自然成纹,也就是一切都是即兴的,碰到什么说什么,想什么画什么,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受生活和工作所约束,比如像坐班这样的要求我就无法接受,这也是小时候养成的‘公子哥’恶习。”吴欢自称豪爽之人,交遍天下朋友,这也是他的追求。“交天下朋友,不跟任何人结怨,碰见敌人首先要想办法,怎么把他变成朋友。”吴欢自评,在文艺圈里自己的人缘好:“我为人豪爽、仗义,说一不二,我的这支画笔从来不含糊,从来就没惜墨如金过。”吴欢说,也正是如此,在《民国诸葛赵凤昌与常州英杰》新书发布会上,他能请来冯国璋曾孙冯巩、黄兴之孙黄伟民、袁世凯曾孙女袁静、庄蕴宽孙女庄宜,以及黎元洪、蔡元培、黄炎培的后人前来捧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