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副主席谈辛亥纪念:大兴土木没必要(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5 00:0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石善伟 查看:
故居不要锁起来
记者: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遗迹、旧址、故居,各地保护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开发利用?
何丕洁:对辛亥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开发,整体来说还做得不错。很多城市也都在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为今天的城市建设发展服务,这种现象应该肯定。但是也要注意,这些辛亥革命的遗迹、故居,原来大多比较简朴,有的地方却借机大兴土木,修得富丽堂皇,过于豪华奢侈,不注重文化内涵和精神的东西,太注重硬件开发、商业旅游、浮躁的东西,这就失去了纪念的意义了。这种倾向应该克服,我们希望能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修旧如旧。
郑建邦:在辛亥革命的遗迹保护上,问题其实比较多。在很多地方,有些故居比较破败,除了缺资金,更关键的是,在当地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即使有了维修保护,该怎么利用好?有的故居被管理起来了,和广大市民又隔离了,失去存在的意义了,应该把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
应作为两岸的纽带
记者:在纪念活动中,海峡两岸会开展哪些合作?民革怎样看待这种合作?
何丕洁: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振兴中华、追求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海内外华人都是炎黄子孙,我认为,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都应该围绕“和平统一,振兴中华”这一主题。两岸都高度认同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求大同、存小异,才能够真正实现振兴中华。通过缅怀这一段历史,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实现今后的建设目标。
郑建邦:民革举办的纪念活动,届时会邀请港澳台和海外的相关专家参加。在这些地区散布着一些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应该说,第二代的人数越来越少了,第三代的年纪也都越来越大了,他们对纪念辛亥也相当积极,很热烈的。就我们所知,在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的侨界,都纷纷在筹建纪念活动。
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愿,应该作为团结两岸同胞的一个纽带。应该通过纪念,把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看得更清楚,而不是利用这个机会来炒作两岸之间的政治分歧。如果在纪念活动的过程中,两岸同胞还显得生分了,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在海外筹备活动的态度就是:带着诚意、搁置争议、建立互信、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希望团结尽可能多的同胞,做好这件事,回到纪念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本来意义上。
年轻人忧患意识不足
记者: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当代青少年接触得够吗?该怎样让当下年轻人更多地了解辛亥历史、辛亥精神?
郑建邦:年轻人对这段历史的接触少,我确实很担心这一点。就拿广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来说,我去过好多次,每一次的心情都很激动和崇敬,在凭吊之后,心灵就像是得到了一次净化。
在黄花岗起义中就义的烈士,牺牲时也才20多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都是很文弱的知识分子,在战场上却那么勇猛、忘我,他们为什么就能这样?应该说,现在的社会环境和100年前大不一样,今天的年轻人更关注眼前的问题,忧患意识要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