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和平统一是纪念辛亥百年的共同愿景(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3 00:00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寒芳 崔静 任沁沁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为实现两岸经济共同繁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努力。

  “国家一天不统一,就不能说革命成功”

  百年历史沧桑,两岸同胞始终命运与共。孙中山先生与台湾有着深厚渊源。他曾明确表示“恢复台湾、巩固中华”,三次赴台推动爱国志士建立兴中会台湾分会,鼓舞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积极投身革命。各类论述有几十次提到台湾,临终前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华”,念念不忘台湾光复大业。

  86年前的10月25日,台湾和澎湖列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由于内战延续的政治对立,中山先生统一国家的愿望至今尚未实现。

   “国家一天不统一,就不能说革命成功,”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委员还清楚地记得中山先生的教诲。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之际,孙中山先生创办了黄埔军校。两会上的代表委员有40余人是黄埔军校的学生或眷属,台湾也有不少黄埔同学。

  “黄埔是辛亥革命的延续,黄埔军校有一句校训叫做亲爱精诚,但两岸的黄埔同学却经历了一甲子的炮口相向、对峙分离。”林上元说。

  全国政协委员王晓玉说,爱国、反分裂、坚持国家统一的黄埔精神,为国共两党所共同秉持。黄埔军校精神是国共两党共同拥有的财富,黄埔同学会是两岸共同纪念辛亥百年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海鹏代表连续几届提案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他说,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如果能联合举办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活动,将体现两岸和解、中华民族团结向前看的精神。

  代表委员们期望,通过共同纪念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两岸双方能够缩小分歧,凝聚共识,寻求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破解两岸政治难题的智慧。

  稽古振今兴中华

  “我们纪念辛亥革命,正是通过回顾过去100年的经历,从而体认先烈们牺牲的目的,”孙必达说,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有很多对建设中国的积极思考和设想,包括修建青藏铁路、西部大开发,如今大部分都一一成为现实。

  这部在当时看来异想天开的著作,擘画了建设中国现代工业、农业和交通的蓝图,甚至提出覆盖台湾的中国铁路网。

  今天,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G3的高速公路,简称京台高速,连接北京和台北,大陆段已全线贯通,只剩下通往台湾的部分未建。

  今天,另一种意义上的高速交流往来也在两岸进行着。两岸海协会和海基会举行的六次协商会议,已签署15项协议,达成2项共识,使两岸一步步走向和平与繁荣。舆论赞许这如同在海峡两岸搭建了15条“高速公路”,使两岸同胞能够更频繁、快速、安全地相互往来。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景,两岸民众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业已形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把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发展两岸关系结合起来,就显得格外有意义。”台盟界的蔡国斌委员说。

  代表委员们期望,通过辛亥革命的情感纽带,两岸同胞能够增进友谊、促进交流、拉近距离、稽古振今,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发展。

  2011年对于两岸来说,还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期收获计划全面实施的“ECFA元年”,大陆方面在制定五年规划时首次把两岸关系列为专章加以阐述的一年。

  “‘十二五’规划正式实施后,将为两岸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和前景。”台盟界的简少玉委员表示,两岸应抓住辛亥革命百年的良机,开展各行各业的交流,在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休闲产业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让“十二五”期间的各项经济成果惠及两岸民众,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蔡国斌说,百年来,两岸第一次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良好的条件。在中山先生逝世86周年之际回顾他的这段话,足以奋发警醒两岸同胞,为实现两岸经济共同繁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努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