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民间征集收获极丰 辛亥记忆集体释放(2)
辛亥革命网 2011-03-04 00:00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王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自“辛亥这一年”大型系列报道之辛亥民间征集令推出后,短短20多天,已征集到与辛亥相关的报纸、历史照片、珍贵文稿、文献、纪念章、牌匾
那些人
81岁的泰顺老教师刘曾荫来信告诉我们,他的祖父刘钟藻,别号觉非子,黎元洪任总统时曾担任外交部参议院秘书,拟写了民国成立初期公私财产归属问题的法律条文,有人民财产不受侵犯、卸任清政府官吏的财产归属问题等。
“这份手抄法律文本原件至今仍悬挂在南京中山堂。”刘曾荫老人告诉我们,他去过中山堂,“文本上不但有‘觉非子’署名,而且与祖父遗留多份墨迹上的字体一模一样。”
读者胡利塘收藏的宋教仁碑文
临海读者杨大荣也是一位辛亥后人,“我祖父杨镇毅是辛亥革命老人,在我小时候,家里藏有祖父的‘奠定东南纪念章’及护照、手稿等,后来纪念章和护照捐给了湖北博物馆,手稿捐给了临海博物馆。”据杨大荣介绍,杨镇毅在辛亥革命爆发时,任光复军参谋长兼顾问长,亲历了光复上海及以后的援宁援鄂之役。后因不满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拒绝就任浙江省政务厅长,愤而归隐。解放后,杨镇毅命其子将其辛亥亲历整理成文,发表在《辛亥革命回忆录》和《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中。
那些事
历时近一个月的辛亥民间收藏征集将告一段落,但那些属于辛亥的记忆依然在继续,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化作歌谣,传奇般激荡人心。
种种收获,我们都将珍藏。接下去,我们将循着洒落在江南的辛亥足迹,走近一幅幅辛亥风景,寻访辛亥革命中不同人群的故事,解读辛亥革命留下的思想果实。
我们会在求是书院品读“兴学先驱”林启,在西泠印社寻找吴昌硕的影子。
我们会在浙江兴业银行原址、通益公纱厂旧址寻找百年前的浙商故事。
孙中山故居、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章太炎纪念馆、徐锡麟故居、张静江故居、陈英士墓、汤寿潜故居、惠兴墓……这些镌刻在历史里的遗迹,我们也会重新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