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师生共上“辛亥这一课”
辛亥革命网 2011-02-28 00:00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菁婧 查看:
“同学们之前是否来过‘大通学堂’?关于这里,大家都知道些什么?”25日,正值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浙江绍兴语文学科带头人、绍兴一中教师谢澹以这样的提问方式在辛亥革命重镇绍兴开始了自己的讲课。
这是一堂特殊的语文课:教室搬到了辛亥革命皖、浙武装起义的重要据点、民主革命家徐锡麟故居——大通学堂,正中横书“浩然正气”四字,课桌是黝黑的楠木长桌,代替黑板的则是印有秋瑾、徐锡麟等革命先驱形象的大幅海报。
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今年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由浙江日报社、绍兴市宣传部主办的“辛亥这一课”纪念活动25日选择在当年皖、浙武装起义的重要据点――浙江绍兴的大通学堂举行。
“这里辛亥革命团体光复会在浙江的活动大本营,也是女革命家秋瑾被捕、宣告起义失败的地方,今天我们要以学习和阅读的方式感受和接近百年前的风云变幻。”课前,谢澹老师特意选了鲁迅反思辛亥革命的文章之一《药》,该文中夏瑜的原型就是成立了光复军、为革命献身的秋瑾。
40分钟的课上,谢老师与学生生动地互动问答,穿插讲述大通学堂的历史,一步一步将学生带回到落后保守的封建时代。
“他们都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成长在名人故居边的高二学生倪晶从小对秋瑾、徐锡麟、鲁迅等人的事迹耳熟能详。但这堂生动的语文课,却使得她对这群“不怕死”的革命者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他们的做法在当时的大多数人看来有些惊世骇俗,但每个时代都需要有改革者和先行者,这样才能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这个世界不该是‘前人负责革命,后人负责纪念革命’那么简单。”课程结束时,谢澹老师让全班朗读了她最喜欢的这段话。她表示,接近、还原、触摸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追问、反思近百年来中国与中国人的变与不变,以及将变。无论被纪念的是成功的一面还是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都为当代人提供了一个认识当下和将来的崭新视角。
女子走进学堂,民族、民权、民生深入人心……20世纪初,神州大地变革新风呼啸而来,而所有这些,都归结为一个响亮的名字——辛亥革命。弹指一挥间,辛亥已百年。如何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更为丰富翔实的辛亥革命,是主办方举办此次活动的宗旨所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希望绍兴“大通学堂”这样的个性课程,能够实现他们加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历史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活动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