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辛亥革命文物 品读百年峥嵘岁月
辛亥革命网 2011-02-10 00:00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刘慧 查看:
浙江省博物馆近日邀请记者走进博物馆“晒”辛亥文物。今天,我们走进了省博武林馆区一楼的“越地长歌”展区,一些珍贵的馆藏辛亥文物正在向公众展出。
明亮的展厅里,一纸字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上书:“章太炎之墓”五个篆字。章太炎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革命家、思想家。他写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当时家喻户晓。他反对维新,主张革命,因此触怒了清廷,流亡至日本,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1910年任光复会会长,成为光复会的思想领袖。字轴旁的说明文字介绍,这是章太炎自己手书的。章太炎为何要自题墓碑?
省博物馆的讲解员向我们讲起了百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往事。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章太炎不避杀身之祸,只身入京,面诟袁世凯包藏祸心,遭到囚禁。期间,袁世凯威逼利诱,希望在当时颇有社会影响的章先生为他捧场“劝进”。章太炎写下“速死”两个大字贴在墙上,以示绝不屈服。
1915年10月,章太炎撰《终制》一文,以明朝开国宰相刘伯温自叹,并且自题了这纸内容极简的墓碑,一并邮寄给友人杜志远,托他在青田刘伯温墓附近觅地,以容死后安葬。一年后,袁世凯暴毙,章太炎才得以生还。一旁的一位参观者听完工作人员的解说后说,怪不得这幅字看着十分熟悉,原来西湖南屏山北麓的章太炎墓,墓碑上的题刻正是按照这幅字所刻。
《浙江潮》、《民报》、《中国女报》……这些曾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刊物,如今早已泛黄、残缺,安静地躺在透明的玻璃柜内。辛亥革命时,许多志士纷纷创办刊物宣扬新思想。《浙江潮》共出12期,鼓吹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它依赖民间自建的发行网络,很快风行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