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进步之门——辛亥革命世纪回眸(2)

辛亥革命网 2011-09-06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霍小光 华春雨 李菲 赵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回首风雨如晦的年代,聆听革命先行者的足音。今天,我们从一些历史场景和史料中见微知著——历史进程充满曲折,唯“合乎世界之潮流,合

  思想解放

  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江苏第一师范学院的一份考卷要求考生列举自己崇拜的人物。应考者300多人,都是中小学生。

  结果,有17人列出了孙中山,名列第三。而数千年来被奉为“天子”和“万岁”的皇帝已经风光不再。

  人们还发现,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华盛顿、一些西方哲人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培根、卢梭也成为学生们崇拜的对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志琴说:“小小一份测试,显示出在中国社会下层的知识青年已经从沉睡中觉醒,睁开眼睛看到世界前进的潮流。”

  今天的人们仍能清晰地听到孙中山一段讲话的录音:“我们近来几百年,我们的国民睡着了。我们睡了,不知道世界他国进步的地方……所以我们百年来,文明退步,政治堕落……我们现在这个地步,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那么,我们中国还是可以得救。”

  马振犊说:“随着旧制度的倾覆,人们的思想获得了一次空前大解放。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潮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也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国家只有强大才有未来的理念。”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西学东渐到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先进分子在辨别、在思考、在选择。

  与此同时,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开始着手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禁止刑讯、禁除鸦片、禁赌、实施剪辫令、明令禁止妇女缠足等措施的施行,使中国向革命之后更为长期、深刻的社会变革迈出了第一步。”张宪文说。

  传统文化在历史的进步中得到传承,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也成为后世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任务。禁锢人们思想观念的旧文化,不会在一次革命的打击之后就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社会变化潮流不可逆转,共和、民主、独立、富强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发展路向已成定势。”林家有说。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