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广东 再讲"粤汉铁路"的保路风

辛亥革命网 2011-10-04 00:0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邓琼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一百年前的广东,已在席卷全国的“保路风潮”中危机四起。1911年5月,清廷宣布将已交商办的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这一政策极大损害了曾踊跃

        左图:粤汉铁路管理局局长凌鸿勋(车头站立者)、副局长王仁康(车前而立者)在发车仪式上

        右图:揭露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和外国列强掠夺中国铁路的漫画(均为史料图片) 

        专题采写:羊城晚报记者 邓琼 

        解读专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邱捷 

        一百年前的广东,已在席卷全国的“保路风潮”中危机四起。1911年5月,清廷宣布将已交商办的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这一政策极大损害了曾踊跃入股兴办铁路的广东商民的利益。特别是政府还接受英美等国条件苛刻的外债,引狼入室来强推所谓的“铁路国有”,更令内政外交民心双失。 

         1911年9月30日,上海《申报》刊出一条新闻《广东保路会痛驳借债合同》,正是讲的这桩时事。报载广东保路会联请谘议局关注,“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乃籍国有为借款营私之计,不顾立约之丧失国权,事关全国利害,断难默认”。文中还列举了清廷与四国借债所立合同的“丧失国权、遗害人民”之处,据理力争,状甚激烈。 

        辛亥史记:广东商人是“铁路国有”政策的主要受害者之一。1905年,粤汉铁路经湘、鄂、粤三省人民力争,从外人手中收回,随后广东商民又通过与当局的斗争,迫使清政府和粤督同意交由商民集股自办。《申报》的上述消息中也谈到,当时“人民踊跃附股,瞬集巨矣。自此迄今二期股本已收,筑路工程过半”,“方拟开收三期股本”之时,国家政策巨变,令股东获利的希望顿成泡影。

        1911年6月,广东“保路运动”风波乍起,粤汉铁路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商讨对策,呼吁联合川湘及海外同胞协力抗争,并展开了一系列行动。但在两广总督张鸣岐的弹压下,广东保路运动备受打击。9月3日,广东保路会在香港成立,虽然有进京请愿、呈请粤督代奏等决议,但广东绅商经此一役,已日渐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 

         新兴阶级觉醒催生保路运动

         解读:清廷软硬兼施平息风波 

        羊城晚报:广东保路会的成立,是否含有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觉醒的意味? 

        邱捷:可以这么说。当四川保路运动代表来粤商议川、湘、鄂、粤联合行动时,因在广州无法活动,部分香港股东组织了广东保路会。后来,在四川保路运动影响下,“广东保路会”在香港也举行了一些集会,已参加革命党的香港商人李煜堂与粤商自治会会长陈惠普等,都担任广东保路会的骨干。邮传部、度支部(编者注:清代掌管财政事务的机构)曾电张鸣岐,要求对李煜堂、陈惠普等人“设法密拿”。但黄景棠此后似乎没有再参与保路活动,广东保路会的影响,与四川的保路运动也不可同日而语。 

        羊城晚报:张鸣岐强硬压制保路运动,是出于对清廷政策的忠诚执行,还是因为看到了广东保路运动的社会后果,担心革命力量会借机渗入? 

        邱捷:严格地说,张鸣岐是兼用软硬两手。作为清朝封疆大吏,他当然要执行朝廷推行的政策,对“鼓动风潮”者实行威胁、镇压。但其时广东刚刚经历了黄花岗起义,社会动荡不安,而要维持地方秩序必须取得绅商阶层的合作,所以,张鸣岐在实施强硬手段的同时,又对清廷收回广东铁路股票的具体方案提出修正建议,希望以减少股东损失来换取他们不采取激烈抗议行动。

        闲话今昔 

武汉首次发现粤汉铁路界碑 

        2008年11月,武汉洪山区农民陶金环等人在湖北工业大学附近的藕塘中挖藕时,挖出一块粤汉铁路界碑。据悉,这块界碑见证了詹天佑主持修建粤汉铁路的历史。“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1914年任汉粤川铁路督办,督修粤汉铁路武昌至长沙段,该路段于1918年修成。1919年,詹天佑病故于汉口。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

        粤汉铁路公司原址在昔日广州老南站

        广州老南站于今年年初开始清拆。据《广州史志》记载,广州南站始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当时站名为黄沙站,系粤汉(广州到武汉)铁路起点的客货综合站,也是粤汉铁路公司的所在地. 

        延伸阅读

        在粤湘鄂三省绅商强烈要求下,张之洞从维护主权出发高价收回粤汉铁路路权.

        粤汉铁路是京广铁路南段广州到武昌间的一条铁路旧称,全长1095公里,从1906年动工到1936年筑成。在1936年9月1日首次通车,由广州黄沙出发,历时44小时抵达武昌徐家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与北京到汉口的京汉铁路两路接轨,改称为京广铁路。 

        粤汉铁路的修筑史,不仅耗时超过三十年,而且数度伴随着最尖锐的国内外矛盾。特别是早在1911年“保路运动”发生前,就曾经有过一次“收回路权”的斗争。 

        1895年,粤、湘、鄂三省绅商提出由他们自行集股,修筑粤汉(广州至汉口-应为武昌)铁路。张之洞不反对修路,但不相信三省绅商有足够财力承担此任,因此仍主张官督商办。1896年5月,清廷允许修筑粤汉铁路,由官方主持,三省绅商通力合作,以保铁路权利。但是盛宣怀(编者注:内阁邮传部大臣)却通过驻美公使伍廷芳向美合兴公司商借洋款四百万英镑。美方在合同中强行塞入派员勘测、筑路并“照管驶车等事”的条款,规定直至五十年后中国还清债款,方可收回铁路管理之权。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