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共话辛亥百年 武汉150名青少年访港纪行

辛亥革命网 2011-10-05 00:00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熊璐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9月30日,我市150名“两岸四地青少年‘辛亥革命百周年’革命足迹体验行”考察团的大中学生抵达香港,与来自港澳台的150名青少年一道,参加
  在香江寻觅孙中山足迹

  9月30日,我市150名“两岸四地青少年‘辛亥革命百周年’革命足迹体验行”考察团的大中学生抵达香港,与来自港澳台的150名青少年一道,参加为期5天的主题系列活动。

  本次访港的湖北青少年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师一附中、水果湖高中等大中学校。港澳台营员分别由台湾、香港、澳门各校学生及香港少年领袖团、香港青联学生交流团等青年团体成员组成。

  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两岸四地青少年参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香港孙中山纪念馆、中山纪念公园、海防博物馆、青山红楼,前往香港大学参加“孙中山香江足迹寻”青年论坛,聆听孙中山先生曾侄孙孙必达演讲等。

  此次交流活动由湖北省青年联合会、鄂港青年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今年8月,鄂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主席蔡颖恒率港澳台近千名学生踏访武汉、北京等地,重温辛亥首义精神。本次武汉青少年访港是对8月活动的回访。

  “破冰迎新”感动全场

  30日,武汉、香港、台湾、澳门营员分别抵达香港沙田乌溪沙青年新村营地,当晚在营地大礼堂举行“破冰迎新”融合活动。分别一个月之后,两岸四地的营员们再次会合,一张张青春的面庞洋溢着相逢的喜悦。这次考察团有不少新加入的同学,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主持人带领大家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真的爱你》等歌曲来传达心底的爱意,通过集体舞、人浪、传气球等形式来活跃气氛、增进感情。

  一曲《中国人》将晚会推向高潮,两岸四地的青少年随着音乐旋律挥舞手臂,随主持人齐声高呼“一起做最优秀的中国人”,场面气氛热烈感人,不少学生已热泪盈眶。

  自发起立唱国歌

  在10月1日晚的篝火晚会上,大屏幕上首先播放短片来回顾8月的“两岸四地青少年‘辛亥革命百周年’武汉、北京之行。当播放到同学们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升国旗仪式时,随着短片中国歌奏响,现场观看的同学纷纷起立。记者看到,现场左侧靠前的三四十个学生不约而同地起立,几乎在同一时刻,中间和右边的一大片学生也嗖嗖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坐在最后边的学生也马上站了起来,会场里四面八方都传来了挪动椅子和起身站立的声音,然后全场齐声高唱国歌,场面十分震撼。

  华师一附中的杨芸激动地说,“我们虽然在生活方式、想法上都有差异,但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一颗中国心,我们中国人真的非常团结!”

  香港也有一座“红楼”

  武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誉为“红楼”,在香港同样有一座与辛亥革命相关的“红楼”。9月30日,考察团营员前往香港屯门区,参观辛亥革命主题景点“青山红楼”。

  在半山腰上,一栋两层的中西合璧式红砖小楼掩映在绿荫中,由于年代久远,小楼已略显破败。墙壁上写有“天下为公”、“博爱”等孙中山先生的名言。红楼不远处,矗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半身铜像及纪念碑。学生们不顾旅途疲劳,纷纷上前瞻仰并合影留念。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座称之为“青山红楼”的建筑是孙中山先生当年居住的地方,在这里,他经常与革命党聚会,策动革命。著名的惠州庚子起义及广州黄花岗起义,均是在“青山红楼”策划。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事迹,“红楼”的主人――跟随中山多年的季纪丰先生将其开辟为中山公园,并设立纪念广场,竖立孙中山铜像、纪念碑等,供游人瞻仰。

  “此行让我们加深了对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的了解”,华中科技大学研一的张天同学说,“我们看到,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读书期间,怀着振兴中华的理想抱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对于我们当代青年来说,我们上大学并不应该只为拿到学位,还应该像孙中山一样,怀着振兴中华的抱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