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考证发现 辛亥革命遗址就在柳州“园博园”

辛亥革命网 2011-12-27 00:00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王剑 王缉宁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近日,柳州市政协文史顾问沈培光经多方考证,在柳东新区的九子岭附近,找到了辛亥革命广西独立运动的重要策源地——高岭塘。 ,专家考证发
 

  近日,柳州市政协文史顾问沈培光经多方考证,在柳东新区的九子岭附近,找到了辛亥革命广西独立运动的重要策源地——高岭塘。

  1911年10月中旬,来自广西各地的同盟会代表曾齐聚此地密会磋商,酝酿、催生了波澜壮阔的八桂辛亥风云。专家建议,在此地设历史文化遗产纪念碑,弘扬革命精神,激发市民的爱国热情。

  遗址地名消失多年

  如今翻开地图,在柳东新区范围内是找不到“高岭塘”的。这是一个已经消失了数十年的旧地名,人们只能在历史文献中查到它的蛛丝马迹。

  明崇祯十年(1637年)农历六月,大旅行家徐霞客从雒容启程前往柳州,日记中写道:“过(雒容,记者注)西门……逾高岭……又西南二里,为高岭铺……”这个名叫“高岭铺”的地方,就是辛亥革命遗址高岭塘的前身。

  清宣统元年(1909年)4月,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蔡锷也曾到过那里,他在《视察广西道路》中记下了东距雒容二十里、西距三门江九里的“高塘岭”,还写下了在当地看到的建筑与地形:“高塘岭建有营房一座,夹道而居,可容一营人居住……西方二里间,系荒野。自此以西则为荒山,形式(势)极为驳杂……”。

  而在成书于1934年的民国版《雒容县志》中,对高岭塘的具体方位也有明确记载:“县属西路高岭塘地方……距县城二十里,与三门江接近……”可见,蔡锷所记的“高塘岭”实为笔误,应按《雒容县志》正为“高岭塘”。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前不久,柳州市政协文史顾问沈培光在整理当年广西独立运动的相关历史材料时,注意到了“高岭塘”这处重要的会址地名。他查阅了《广西通志》和《柳州市志》,发现相关文献中都记载了这样一段史实:1911年农历九月上旬,广西各地同盟会代表集中柳州高塘岭垦殖公司开会,议定当月十九日在桂林、柳州、梧州、浔州同时起义,以响应武昌起义。

  在《广西大百科全书》中,沈又查到了关于高岭塘的更为详尽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驻防柳州的清军总兵黄忠浩受广西巡抚张鸣岐委派,回原籍湖南考察矿、农实业,并从当地招徕农工,返回后即创办雒容高岭塘矿垦植公司,从事开矿和垦种,由清军派兵轮戍开垦。当时,同盟会员黄岱被委任为垦务委员,该公司成为柳州同盟会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

  走访村民获得线索

  “当时我就在地图上仔细地查找了一遍,可是却没有发现任何相近的地名。”沈培光说,高岭塘这个旧地名,在漫长的100年中也许早就变更了好几次,地图上没标也很正常。于是,他又设法查找民国时期的旧地图,但能够找到的旧地图只覆盖了柳州市区一带,根本查不到远在数十里外的高岭塘。

  不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沈培光还是大体判断出了高岭塘所在地的大体方位。他结合徐霞客、蔡锷和民国版《雒容县志》对相关地名的描述,认为高岭塘就在如今的柳东新区中部,而且很可能就在柳东大道沿线。

  沈培光说,虽然柳东大道通车至今只有四五年的时间,但道路走向却与原来的桂柳公路基本一致,而桂柳公路的柳州至雒容段,则是在上世纪20年代,按照原有的历代官道走向修建的,高岭塘在历代的文献中都曾出现过,自然不会偏离这条通道太远。既然成书于1934年的民国版《雒容县志》上还记载过这个地名,那么,在柳东新区一带年长的村民中,应该还有人知道高岭塘的具体方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