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再投千万元恢复民国老建筑原貌

辛亥革命网 2012-07-26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徐继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南京市政府刚刚制定的《2012年南京市民国建筑保护与整治实施方案》,充分采纳了政协建议。按照计划,从今年起到2014年,南京市将用3年时间

  隋唐建筑看西安,明清建筑看北京,民国建筑看南京。从今年6月底到12月,南京将投入1000万元对包括原浦口火车站雨廊、原下关码头候船厅等在内的52处76栋民国建筑实施功能转换或整治修缮,最大限度恢复民国建筑原有风貌。据悉,南京市政府刚刚制定的《2012年南京市民国建筑保护与整治实施方案》,充分采纳了政协建议。按照计划,从今年起到2014年,南京市将用3年时间,全面修缮69处共100多栋优秀民国建筑。

  据了解,南京主城内现存民国建筑数千处,已经调查核实的重要近现代建筑有248处约320栋。中山陵、美龄宫、总统府、原中央大学大礼堂等星罗棋布的民国建筑群,记载了南京城市的历史风云,构成了南京独有的靓丽风景线。

  南京市政协对民国建筑群保护问题十分关注。尽管南京市早在2001年就编制了民国建筑保护规划名录,但南京市政协调研发现,由于自然损害和人为破坏,一些民国建筑正在消失。据参与民国建筑保护与整治实施方案制定的南京市政协委员杨新华介绍,当时一大批民国建筑使用了钢筋混凝土,这类建筑的使用年限大都在70年左右,水泥已开始粉化,水泥中的钢筋也已氧化锈蚀,“不少民国建筑已‘非修不可’”。

  为了保护这些散发着浓郁“民国文化”气息的建筑物,南京市政协连年调研视察、出谋划策。2009年,南京市政协召开主席会议,专题听取关于民国建筑保护利用视察情况的报告,并进行协商讨论。提出要充分认识民国建筑的特殊价值,创新思维,在民国建筑保护方面宽严结合、保用一体、多元统一、虚实互补和刚柔兼济。

  在2010年的南京市政协全会上,市政协文史委提交《关于改善梅园新村纪念馆陈列条件、保护周边民国建筑的建议》,反映梅园新村纪念馆及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从修缮、发挥功能等7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2011年,民革、台盟南京市委分别提出《关于我市规划和建设湖南路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议》、《关于加强民国建筑文化内涵开放与展示、促进宁台文化交流合作的建议》的提案,呼吁保护民国建筑,彰显民国历史文化特色,促进宁台文化交流。民盟南京市委提出的《关于对孙中山奉安大典历史遗迹和相关建筑进行专项保护的建议》,还被列入政协主席督办的重点提案。

  今年,南京市政协委员杨林又提出《关于利用、开发白下区的民国建筑群的建议》,建议进一步落实“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对民国建筑群要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

  政协建议成为南京市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近年来,南京市结合政协建议,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民国建筑保护、整治和利用等有关问题,先后提出实施“民国建筑亮出来行动”,颁布《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成立专家委员会。根据专家评审并经社会公示,南京市政府批准了5批重要近现代建筑及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名录,并拨付专项资金2000万元,整治了9片风貌区及19幢民国建筑。同时,南京市还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工作任务的意见》、《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及近现代风貌区整治工作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等文件,强化保护与利用民国建筑工作的制度和规则。今年,南京市级财政将以1000万元作为保护专项资金,对今年启动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额补贴。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