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槟城孙中山协会会长林秋雅访问厦门

辛亥革命网 2012-06-11 00:00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郭桂花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闽南华侨为辛亥革命做出伟大贡献,厦门人丘明昶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人物。6月5日至8日,马来西亚槟城(槟榔屿)孙中山协会会长林秋雅,孙中

  闽南华侨为辛亥革命做出伟大贡献,厦门人丘明昶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人物。6月5日至8日,马来西亚槟城(槟榔屿)孙中山协会会长林秋雅,孙中山协会顾问、历史学者张少宽等一行6人抵达厦门,寻访马来西亚槟城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一——丘明昶先生的遗迹。丘明昶先生长孙丘鼎民、厦门华侨博物院原院长陈毅明等陪同访问。同行还有年近九旬的杜志昌先生,他的祖父是孙中山的老师——杜南先生。

  一行人先后探访了厦门华侨博物馆、位于鼓浪屿晃岩路74号的丘明昶故居,以及陈嘉庚先生纪念馆等地,寻访华侨先贤的足迹。

  “当初,我们的祖先远离家乡到海外谋生,几乎用尽家财来支持辛亥革命。今天,我们来到厦门,重寻先贤丘明昶先生的足迹,感知他救国救民的思想,希望把他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林秋雅表示。

  孙中山协会顾问、历史学者张少宽说,他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书香门第,从小父亲就教导他不要忘记祖国,要把槟城华人的爱国事迹告知后人。他一直铭记并践行父亲的嘱托,坚持寻找华侨留下的碑文、铭文等珍贵资料,研究华侨在槟城乃至东南亚的事迹,汇集整理出书,为南洋华侨史的研究贡献力量。“通过了解先贤的丰功伟绩,教育子孙多做贡献,就是我们此次来厦的目的。”张少宽说。

  张少宽说,闽南华侨丘明昶是辛亥革命功臣,值得大家永远纪念。他希望丘明昶位于鼓浪屿的故居能纳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恢复故居本来的风貌,并建造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海外华侨华人支持革命的历史文物。

  【揭秘】

  丘明昶:听了一次演讲 终身追随孙中山

  今年84岁的丘鼎民,是马来西亚槟城同盟会最早成员之一丘明昶先生的长孙。“1905年,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来到马来西亚槟城时,最早结识了几名华侨,我的祖父丘明昶就是其中之一。”昨日,丘鼎民抱出收藏的书籍、史料以及照片等,向本报记者讲述了祖父丘明昶的经历。

  白手起家  倾囊支持革命

  丘明昶的出生地,位于现在的海沧新垵村。年轻时,他告别父母,跟着乡邻乘船前往新加坡,一路奋斗,白手起家,成为新马地区华侨、华人金融业的先驱之一。

  1905年的一天,槟城华侨邀请孙中山先生来演讲。丘明昶在听过第一次演讲后,就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支持者、槟城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孙中山先生“九次革命、五过槟城”,其家眷也多次到槟城避居,日常生活费用都由丘明昶等11位华侨全力支持。

  身为长孙的丘鼎民1928年出生在鼓浪屿。当时远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丘明昶得知消息非常高兴,专门赶回厦门,给孙子取名“鼎民”。“民”,代表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鼎”,则是力挺、支持的意思。

  谢绝参政  一心实业救国

  丘明昶是当时中国同盟会槟城分会的主要干部。他参与创办孙中山倡办的《光华日报》,举办时事演讲,发展革命组织,捐资筹款支持革命,还曾大力帮助孙中山先生募集军债票款。

  民国政府成立之初,孙中山写信邀请丘明昶回国参政。丘明昶婉言谢绝,依然专心做生意,像当时许多华侨一样,不求飞黄腾达,只想办实业救国。他还致力于捐资助学,现在槟城钟灵中学仍留有“丘明昶奠基”字样。

  为了表彰丘明昶对革命做出的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给他颁发了“旌义状”;南洋同盟会还用武昌起义的两个炮弹壳,分别镌刻“丘明昶先生惠存”和“建设民国纪念”的铭文,赠送给他。1945年丘明昶病逝,其墓碑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绘的“革命军旗”图案,以及孙中山先生亲拟的“青山埋侠骨,黄土吊英魂”挽联。

  如今,那两个珍贵的炮弹壳还保存在丘鼎民的弟弟丘鼎爵的手里。2011年4月28日,温家宝总理会见了丘鼎爵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后代。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