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东瀚村发现辛亥志士林孝楼故居及坟墓

辛亥革命网 2012-04-27 00:00 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林秋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前,记者与市政协文史委员到东瀚镇东瀚村考察,发现该村保留不少历史遗存,其中有辛亥革命志士林孝楼故居及其坟墓、明代防盗围墙(初

林孝楼故居

  日前,记者与市政协文史委员到东瀚镇东瀚村考察,发现该村保留不少历史遗存,其中有辛亥革命志士林孝楼故居及其坟墓、明代防盗围墙(初步认定)。这些历史遗存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在该村江边(俗称“后江”),记者看到数百米长的石砌围墙(俗称“风墙”),部分路段被破坏。据测量,该围墙最高处达6米。据不久前福州市及我市文物工作者初步断定,该围墙的年代为明代,是用来防盗的。至于是否用来防御倭寇,目前正在寻找相关证据。据村民介绍,听上辈老人说,由于该围墙工程量很大,曾召集各村村民分段包干建设,时间长达几年。1949年,解放军攻打台湾岛时,曾经拆除部分墙体,用10多匹马将大炮拖往江边。

  在围墙边,至今还保留一座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其主人是辛亥革命志士林孝楼(1880—1944年)。林孝楼自幼家贫,29岁时携妻带女漂泊到日本仙台县谋生,并毅然加入同盟会组织,担任同盟会仙台地区联络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林孝楼积极抗清,出资护送流亡日本的同盟会成员回国,被委任为同盟会仙台支部负责人。同盟会成立旅日华侨同志会后,林孝楼先后被推选为委员、会长。袁世凯篡权后,林孝楼戮力讨袁。1914年,孙中山流亡日本并组织中华革命党,林孝楼坚决拥护孙中山,受其亲切会见并合影留念。林孝楼一生追随孙中山,对民主革命作了许多贡献,后被选为国民政府中央监察委员会执行委员。“九·一八”事变后,林孝楼在日本积极支援国内抗战事业,遭到通缉。危急关头,他依然回到祖国,后于1944年病逝,终年65岁。

  记者看到,该古民居为四扇厝。外墙下半部墙体由花岗岩条石垒成,上半部墙体由红色瓦片堆砌,显得古朴端庄。

林孝楼之墓

  记者在村民的带领下,在东瀚中心小学门口找到保存完好的林孝楼之墓。该墓规制宏大,墓埕共有3层。据介绍,该墓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记者看到,墓碑上刻着“民国×亥年立”、“瀚江   宝庭林先生,德配魏孺人……长男友亮公,次男友茂公,三男友寿公”等字。由于林孝楼于1944年(即民国三十三年)去世,因此可推断,该墓修建于民国丁亥年,即1947年。也就是说,该墓可能是在林孝楼去世后3年才修建的。墓的两边分别刻有“海外华侨同志会正会长”、“国民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以及“瀚水迎祥钟宅兆,金山挺秀启人文”的墓联,上面还有不少植物图案浮雕。

  林孝楼的次子林友茂,曾在龙田镇读融美中学,1946年到台湾农林公司工作。其夫人王赛英,是林友茂的同学,曾是融美中学的校花。他们结婚的媒人是校长曾焕枢。据林友茂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百姓生活困苦,林家雇请4名轿夫,用一顶大花轿把远在20公里外的王赛英娶进了门,并在东瀚林氏祠堂宴请乡亲三天三夜,每户分赠一份喜饼。新婚一个月,林友茂便回到台湾上班。林友茂一生经历2次大难:一次是16岁念初中时,遭人绑架勒赎7000大洋,他伺机逃走,保存性命;第二次是台湾发生一个大事件,他与7名同乡花了500元买通军车司机,躲在吉普车上,才躲过一劫。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