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中山亭将拆除现代门窗立孙中山铜像

辛亥革命网 2012-10-23 0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斯茅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矗立在长沙黄兴路步行街口的黄兴铜像已经成为长沙市民约会的地标建筑。不久的将来,在黄兴铜像的正北方大概一公里左右的中山纪念亭北边

根据最新的中山亭修缮方案,计划在中山亭正门前设立一座5米高孙中山铜像(修缮效果图)。修缮计划于今年年底启动。图/记者邵骁歆

  “步行街口黄兴铜像见。”矗立在黄兴路步行街口的黄兴铜像已经成为长沙市民约会的地标建筑。不久的将来,在黄兴铜像的正北方大概一公里左右的中山纪念亭(以下简称中山亭)北边正门前,又将立起一座孙中山铜像,届时“孙中山先生”将沿着黄兴路面朝北站在“黄兴”的正前方。

  历史沿革文夕大火、长沙会战的“幸存者”

  10月22日长沙市图书馆馆长王自洋向记者透露,中山亭恢复性修缮的相关方案通过长沙市政府市长办公会审查;目前正在加紧相关前期工作准备,力争年底前正式动工。

  王自洋介绍,中山亭地处长沙老城东西主干道与南北主干道交叉处;建筑为方形砖混结构,融合哥特、中式、新古典等多种建筑风格。

  中山亭主楼的前身是先锋厅,1930年修中山路时,被命名为“中山纪念亭”。在长沙“文夕大火”和四次长沙会战中中山亭幸存不毁,成为近代长沙市建设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中山亭主楼先锋厅为1853年修建的中式砖木结构建筑,钟楼为1930年修建的哥特式砖混结构建筑,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结合而成的整体建筑,对整个湖南而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王自洋告诉记者,当时钟楼上四向各安装从德国购进的电动标准时钟,为长沙市使用公共标准时间之始。

  中山亭独特的历史价值、建筑科学研究价值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湖南颇具代表性的参观旅游景点,具有重要保护利用价值。

  近代损害一把大火后内部两层变三层

  中山亭主楼已有150多年历史,钟楼也有80余年历史。“除了风霜与战火的摧残外,更有近些年来的乱改乱建。”长沙市图书馆副馆长吴宁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中山亭四周搭建商业门面,装修成营业场所,毁坏了附属设施和花园。钟楼的德国进口电子钟也不知被拆到何处。

  1996年1月,中山亭发生火灾,烧毁了原建筑门、窗、楼梯、楼板等木构件。后来维修时,进行了伤筋动骨式的改造,将主楼两层改建成三层,建筑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2002年黄兴北路扩建改造,曾对中山亭全面修缮,将其恢复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场所,但并没有恢复内部结构,依然是三层;钟楼上重新安装了国产巨型大钟。2005年、2006年中山亭被先后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宁透露,目前钟楼顶层天花板漏水,门窗油漆脱落,外墙水洗石及内墙粉刷层局部空鼓,墙体出现裂缝等等。此外,与金满地连通的中山亭地下室,因与金满地人防工程没有同步施工,致使墙体渗漏较为严重。

  修缮方案拆除与原建筑不符的现代门窗

  由于现一、二层层高仅3.3米,吊顶后净高不足2.7米,空间压抑。吴宁介绍,此次拟恢复中山亭原有的二层结构。即拆除目前3.4米、6.6米两个标高处的楼面,在5.85米标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楼板。一层地面铺装白云石地面,二层楼面及楼梯面铺装实木地板,地板上设羊毛地毯。“(此外)对室外花园进行环境整治,解决地下室长期漏水弊端,使之与文物本体更加协调。”吴宁说。

  根据现有方案,还将对楼梯、门窗、梁等木构件进行修复,将楼梯起步恢复到进大门左边靠北向外墙处,与始建时的位置一致。建筑物周边绿岛环境也将开展整治,包括拆除现有围墙杂设,恢复整块绿岛面貌。同时拟在中山亭的正门前增设5米高的孙中山先生铜质雕像,并改造水电等其他配套设施。

  内部将对原有或新恢复的墙面粉刷恢复;对腐朽的梁、柱、枋、椽子进行更换,按原样补配、制作、安装;石砌墙基按原样添配相同的石材进行更换;拆除所有与原建筑不符的现代门、窗和门槛,对残损腐朽的按同类遗存进行复制;对尚存的及更新的全部木制构件进行防腐、防虫处理。

  中山纪念亭主楼钟楼维修恢复后,重新布展民主革命时期的史料,以供后人缅怀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先驱。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