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岳麓山3成名人陵墓待修缮(3)

辛亥革命网 2013-03-04 00:00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汤霞玲 陈香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长沙不可移动文物很多,岳麓山名人墓众,业内称其为“辛亥博物馆”。但记者逐一探访麓山古墓群发现,此次墓地修缮之争使长沙不可移动文

  多年以来,麓山上的63处文物归属不同部门管辖,辖管分离也让众多文物保护陷入尴尬。

  “景区内的文物仍各自为政。白鹤泉由麓山寺管理,岳麓书院由湖大管理,云麓宫由道教协会管理,忠烈祠与王东原公馆由师大管理。这种格局就注定了难以全部管辖到位。”胡滔滔说。

  另一大难题是文物众多,鉴别很难。“王夫之的老师吴道行墓,位于云麓峰飞来石右侧山墈上,已有300余年。业内专家曾对此做过认定,但官方久拖未决,这就难以纳入文物范畴。”

  “没纳入文保范畴的,我们视情况酌情处理。类似于吴道行的墓地就没有修缮,这也成为了考古界的一大遗憾。”胡滔滔说。

  短板

  万元保护经费时有时无

  2011年,辛亥百年,省市各拨付250万元修缮麓山40余座辛亥风云人物墓。这是迄今为止,岳麓山上规模最大的墓葬修缮。

  “那次修缮专款专用,上报哪个,就只能修哪个。”胡滔滔说,辛亥墓修缮完毕后,其他名人古墓却要等特定时机方可修缮。例如,2005年修缮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墓就是碰到了国土资源厅和地质协会的20万元拨款;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禹之谟的墓地在2010年政协委员提案被采纳后才得以修成。

  “古墓维护并没专项资金,平常维护费基本靠自筹。”岳麓山麓山景区管理处副主任刘金亮告诉记者,景区管理处是差额性事业补贴单位。

  “区文体局偶尔拨点钱,一年一万到两万左右,时有时无。”胡滔滔说。

  景区管理处的维修主管向茂田算过一笔细账: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一个工人一天的工价是150元。包括亭台楼阁、名人墓地、老建筑、历史遗迹等每维护一处需要大约三个工时。如此算下来,单是清明节给岳麓山上这43处古墓做一次日常维护就需近两万元。

  声音

  部分名人墓长期湮没无闻

  三成名人陵墓亟待修缮

  陈先枢将岳麓山称为“辛亥博物馆”。他综合查阅史料和实地考察发现,长沙名人陵寝众多,名人类别齐全,是长沙历史文化名城别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特色之一。仅岳麓山上就长眠了40多位辛亥革命烈士。

  “对于名人的理解有多种,基本上以在历史上有过贡献,且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为主。综合长沙各个县市和城区的情况来看,估计有三成的名人陵墓没得到很好的修缮和维护。”陈先枢说,他考察长沙近百座名人陵寝,发现有些长期湮没无闻,或因当地开发损毁严重,或因个人原因遭遇损毁,个别的仅存遗址,“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具体到岳麓山,他进一步分析说,目前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麓山景区管理处专设了文物科,但仅有两名工作人员,两人要担负63处文物的巡查、修缮和保护工作,必定会有诸多难以顾及之处。“作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构件,长沙的名人陵寝应有专项专款专管。”陈先枢说。

  呼吁

  希望官方增加投入 设立长沙会战纪念馆

  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说,目前长沙不可移动文物是属地管理,“谁使用、谁保护”,但不可移动文物专项资金还未建立。只有每年1000万的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这些资金需用到文物征集、安管、维修、保护以及科研等诸多方面。长沙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亟待保护的文物众多,将按轻重缓急“排队”维护修缮。长沙不可移动文物存在的局部问题将拟提可行性方案,逐步维修。

  去年“两会”期间,有委员建议设长沙会战纪念馆。民革长沙市委委员陈树在提案中呼吁:2015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长沙至今没有一座专门的长沙会战纪念馆。他提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尽快确定选址,加紧长沙会战纪念馆的建设;并可考虑在纪念馆附近修建一个湖南抗日战争受难者纪念碑,但迄今为止,未有实质进展。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