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中山亭今日“旧装”亮相(2)
辛亥革命网 2013-10-18 00:00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田芳 蒋云侠 欧阳文芳 查看:
中山亭正门前坪,左右各有一棵樟树,右边的樟树下立着两块大石头,上面分别刻着“平等”“博爱”。挨着亭子的右边是排成两列的雪松,雪松的后面是一棵老樟树,给中山亭增添了肃穆之感。“前坪右边这棵樟树是这次维修时从绿地后面移植过来的。”中山亭管理员杨太平向记者解释着绿岛上的景观“大迁移”,“刻石也是从绿地后面的大樟树下移到前面来的。改造以后,感觉比以前好多了!”
这次提质改造最大的亮点,便是新增加了一座孙中山铜像。铜像屹立在中山亭的正前门外,今日正式揭幕。
亭内
孙中山油画像栩栩如生
进入一楼展厅,正面便是一幅孙中山先生的油画像。据介绍,这张规格为1.04米*1.3米的油画,由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副教授刘洵根据孙中山先生照片临摹。“创作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创作主角带来的压力。”刘洵说,因为画的是孙中山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因此“我时时刻刻都在找孙中山先生的‘神’,只有这样这幅画才会有灵魂。”
展厅的四周墙上,是介绍孙中山生平及其精神为主题的展览。展览分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辛亥革命与湖南”、“风雨中山亭”三大部分,完整呈现了孙中山生平事迹和湖南革命党人在中国民主革命中作出的伟大贡献。展区里,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触摸屏,参观者可通过触摸屏浏览相关网站和页面。
一楼展厅的孙中山油画像栩栩如生。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整修清理工作。记者 田芳 实习生 蒋云侠 通讯员 欧阳文芳
在设计上,天花板和地板上下呼应的“铁血十八星旗”图案独具匠心。“铁血十八星旗”又称为铁血旗、首义之旗,是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1911年10月10日,武昌义旗一举,各省云起响应,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迅速兴起,最后导致清王朝的终结。
整修
主楼建筑恢复83年前风格
重新开放后,一楼作为展览陈列场所供市民免费参观,二楼主要用于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化研究交流,亭顶是安装钟的空间。
王自洋介绍说,中山亭1930年的主楼是两层建筑,由于历史原因,在之后的改造修缮中,越来越远离了建筑原貌。这次整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彻底摒弃商业化的做法,实现了对主楼建筑的“复制”与“粘贴”。主要是恢复原中山亭二层的结构,拆除了原来3.4米、6.6米两个标高处的楼面,在5.85米标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楼板。同时,将楼梯起步恢复到进大门左边靠北向外墙处,与始建时的位置一致。记者对比以前的历史图片,发现眼前的这座建筑与83年前的原建筑风格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