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并收藏“时代脚印”的人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年月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传奇人物追逐并收藏“时代脚印”的人作者:年月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6 ,追逐并收藏“时代脚印”的人 [投稿],
传奇人物
追逐并收藏“时代脚印”的人 
作者:年月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6-12-18   
 
 
 
 


    经济特区纪念邮票集锦。


    吴毅峰展示邮品。


    西哈努克寄给吴毅峰的邮品。


    ■他收藏四个经济特区和海南省以及香港、澳门在2004年8月22日这一天的报纸,以此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他把献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创作的诗歌写在明信片上,寄给100多个国家的元首
    ■2005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他开始“民族之旅”,一年内走遍国内五个主要的抗战纪念馆
    ■连续搭8趟飞机辗转国内外,在空中飞了两天,他终于拿到国内最后一张机场建设费单票,捐给中国民航博物馆


    以缅怀邓小平的方式
    庆祝特区建设25周年


    传说中国远古时代,夸父看到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便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于是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与夸父相比,吴毅峰却幸运得多,他追逐的目标是时代的热点,始终以宣扬、追逐和收藏时代的热点作为自己的嗜好。
    几天前,吴毅峰在湖里的家中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着:“庆祝厦门特区建设25周年!”这是几天前,吴毅峰从外地往厦门寄的,他以给自己寄明信片的方式表达对特区建设25周年的庆祝。这张明信片有它不寻常之处,它是一张厦门经济特区成立时的纪念封,吴毅峰珍藏多年,就是为了等待“25周年”这一刻。
    也就在这一天,记者来到吴毅峰在湖里的家中,确切地说,这是他父母的家,因为早在多年前,吴毅峰已定居新加坡。吴毅峰以“感慨万千”这词,表达了在湖里这个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谈论特区成立这个话题的心情。“特区成立之初,我刚到厦大外文系读书。现在回想当初湖里的情形,脑子里只有一个词——‘黄土’,天空里飞扬的是黄土,地面上也到处都是正在开垦的黄土地。”定居新加坡以后,吴毅峰满世界走,但每次回到湖里,他都发现湖里又变了、厦门又变了。
    吴毅峰说,在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之际,他最想念的人是邓小平,“人呐,要饮水思源啊!”吴毅峰边发感慨边小心翼翼地翻出了自己的珍藏:包括四个经济特区和海南省以及香港、澳门在2004年8月22日这一天的报纸。
    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吴毅峰纪念这个日子、纪念这位伟人的方式是收集、珍藏了上述地区在这一天的报纸。这些报纸无一例外地都在同一天的头版头条发出了纪念这位伟人的消息。
    “报纸是最能够表达、呈现当下人们的心声的,我收集了报纸就等于收集了人们的心声、留住了一段历史。”吴毅峰这样解释他的做法。
    只要我们匆匆读一遍四个经济特区和海南省的主流报纸那天在头版头条的标题,就可能为吴毅峰的纪念方式击掌叫绝。《深圳特区报》:道一声“小平您好”;《汕头都市报》:永远的小平 永远的怀念;《珠海特区报》:邓小平理论和珠海跨越式发展;《海南日报》:把邓小平开创的经济特区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厦门日报呢?一行标题8个字——“深情讴歌世纪伟人”,令人回味、催人奋进。
    而就在这一天,吴毅峰接连从广州、汕头、深圳、海口、珠海等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向厦门湖里——他的老家,寄回“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纪念封。


    给世界各国政要写信
    实现狂热的外交梦


    吴毅峰从保险柜里取出一封信,轻轻展开,那是柬埔寨亲王西哈莫尼于2006年5月2日在金边写给他的亲笔信,其中有句话令吴毅峰一读再读:“亲爱的朋友,你的这首诗写得很好,我非常喜欢!”
    西哈莫尼所赞赏的诗歌名叫“Olympics, all at peaks” (奥林匹克,如雄鹰翱翔)。吴毅峰在湖里又一次深情地朗读了这首为献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创作的诗歌。
    吴毅峰把这首自己创作的诗歌写在明信片上,寄给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元首,“我想以这样的方式宣传北京奥运。”有不少人给他回了亲笔信,如德国总理罗维尔潘。所有的回信,他最珍视西哈莫尼的评价,“因为西哈莫尼是艺术家,是诗人,他懂得诗歌水平高低。”
    奥委会主席罗格有感于吴毅峰对北京奥运的热情付出,也于今年8月给他寄来了“北京奥运两周年倒计时”纪念封,纪念封上有罗格的亲笔签名。
    给世界各国政要写信,是吴毅峰多年的嗜好,宣传北京奥运会只不过是其中一次罢。在他的湖里家中,有两只保险柜就是专门用来装各国政要的回信或亲笔签名照的,共有80多位世界各地领导人给他回了200多封亲笔信。
    “外交是我的梦”,吴毅峰从小就想当外交官,但未能如愿,而与各国政要通信成了吴毅峰实现外交梦的主要方式,他因此也被媒体称为民间的“和平使者”。


    踏遍主要抗战纪念馆
    走出“民族之旅”


    这阵子,吴毅峰关心最多的一件事是中日关系的进展,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体现了中日双方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共同意愿,标志着两国关系呈现出新的局面。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日本演讲,提出让文化沟通两国人民的心灵。这些消息让吴毅峰很振奋。他把刊载这些消息的报纸收藏了起来,作为对自己的“民族之旅”的回应。
    吴毅峰的“民族之旅”开始于去年——2005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一年内走遍国内五个主要的抗战纪念馆:沈阳9·18纪念馆、卢沟桥“抗战胜利纪念馆”、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大连旅顺万忠墓和北京“抗战胜利纪念馆”。
    有两个纪念馆给吴毅峰留下很深的印象。
    2005年9月3日,吴毅峰参观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有位日本人用中文写下了这几行字:“我向中国人民抱(道)歉,我希望别再发生,我希望中日友好,我希望世界和平。”吴毅峰把这几行字带回来,他说:“有不少的日本人已经在忏悔了,我们应该往前看。”
    2005年8月15日,吴毅峰抵达卢沟桥参观抗战胜利纪念馆,恰遇卢沟桥第一小学的学生也来参观,他连忙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沓明信片,让孩子们留言,孩子们写得最多的词语是“我爱中华”。
    参观纪念馆,同样是吴毅峰的一大嗜好,除了抗战纪念馆外,各地的辛亥革命纪念馆也是吴毅峰经常前往参观的去处,如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日,吴毅峰特地前往广州“孙中山纪念馆”,此前,吴毅峰曾多次到过这个纪念馆,为什么百来不厌呢?“我想一再感受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和‘博爱’的伟大理念。”吴毅峰说。


    ■对话


    这的确是我的嗜好


    记者:不管是收集特区建设的报纸,还是给各国政要写信,以及参观纪念馆,在我的眼里,这首先就是你个人的嗜好。
    吴毅峰:的确,这是我的嗜好,也是我的生活方式。但比起抽烟、喝酒,我的这些嗜好应该是要健康得多吧。
    记者:我看你的这些嗜好还是挺花钱、挺费时的,这不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吗?
    吴毅峰:不影响。当一个人很执著于某件事时,他就会时时想着怎么去实现它。鲁迅曾说过:“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我也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做这些事。为自己着迷的事情,花些钱算什么呢?记得2004年,为了见证国内民航实行新的机场建设费征收办法,8月31日到9月1日,我连续搭8趟飞机辗转国内外,在空中飞了两天,终于拿到国内最后一张机场建设费单票,后捐给中国民航博物馆。虽然,我花了些钱,但我感到值得。我的工作特点成就了我能够到世界各地走走。


    没回信我也不沮丧


    记者:我发现你的这些嗜好很多都是通过明信片来达成的,比如给各国政要寄诗歌,或者记录某个重要时刻,这是不是显得有些讨巧?
    吴毅峰: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有的人到某个景区会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字眼,这是那些人表达思想的方式,而我的方式,就是通过明信片来表达,我想,这是一种很文明的表达方式,所以,我选择了它。
    记者:你给各国政要写信,有些回了亲笔信,这时,你很高兴;但恐怕有大部分信件是石沉大海的,这时候,你的心情如何?
    吴毅峰:有了回信,我很高兴,但没有回音,我也不沮丧。我写信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愿望向对方表达,至于他们要不要回信,那就另当别论。比如,我把“Olympics, all at peaks”这首诗歌寄给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导人,有人回信了,更多的人没有回信,但这没关系,因为我的目的就是宣传北京奥运会,他们收到我的信,我的宣传目的也就达到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