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甘肃文化展——道情皮影(3)
辛亥革命网 2011-11-04 00:00 来源:澳中文传 作者:王睿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11年10月19日,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市政厅与中国甘肃新闻办公室主办,甘肃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承办的“多彩甘肃文化展”在悉尼海关大
每逢农闲冬暇、婚丧嫁娶皮影是必唱大戏,仍然是当地群众主要的娱乐方式,最原始、最朴实的西北风情由此保留下来。环县皮影历经300余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之后,去粗存精,在保留原有优秀剧目的同时,又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当地农耕文化的一个缩影,堪称中华文化最具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瑰宝。
环县道情皮影艺人都是当地农民,皮影制作及演唱技艺多属家传。一个戏班的全部道具仅装两只木箱,一条毛驴就可以驮着走乡串户巡回演出。演出无需任何排场,一口聚光收音、宽敞豁亮的窑洞即是最佳场所,一盏油灯(现在多为电灯)即可搭台。高亢激昂,婉转悠扬的唱腔,一唱三叹,娓娓动听,尤其是前台领唱、众人合声的“嘛簧”产生的“满窑吼”效果,简直野得让人发狂,美得令人窒息。其伴奏乐器主要有渔鼓、简板、四弦、笛子、笛呐、唢呐、甩梆、铜锣、干鼓等,也多为艺人自制,音色与声腔配合贴切。在环县人人都能唱道情,当地俗语:“走亲戚毛驴一赶,吃羊肉袖子一卷,心慌了牛窑里一喊。”一个“喊”字,道出了环县道情的风格特点及其普及程度。
1987年以来,环县道情皮影随中国文艺代表团9次出访海外,先后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匈牙利、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演出;2002年,环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2003年被列为全国首批10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一;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