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中翰第”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2-08-29 00:00 来源:作者原创 作者:吴毅峰(新加坡华人) 说起梅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寻访“中翰第”作者:吴毅峰(新加坡华人)说起梅州,笔者内心总是有一股浓浓的情意和温馨,因 ,寻访“中翰第” [投稿],

寻访“中翰第”

作者:吴毅峰(新加坡华人)

 

说起梅州,笔者内心总是有一股浓浓的情意和温馨,因为这里是叶剑英(新中国开国元帅之一)的故乡,也是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的祖籍地,还因为我太太就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

 

客家人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族群,起源于中原,处处为家,却处处为客。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客家人秉持着善良和勤劳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其中最为出名的客家聚集地分布在闽西和粤东北的梅州以及深圳宝安。据说,孙中山也是客家人,其祖先也来自中原。

 

既然是客人,就有一种天生的客气。这是客家人给人的最深刻印象。公元2000年是龙年,也是我第一次踏上梅州的年份,一路艰辛,却一路收获着客家人传递出的客气和温馨。中国这些年的发展神速,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在12年前如果从广州前往梅州是一种怎么样的颠沛-路途遥远,而且山路崎岖。车厢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异味,包括汗味和臭鞋味。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带着太太和儿子在时晴时雨的五月天直奔梅州,心中满怀着对客家文化的敬意。

 

当时汽车走的是夜路,多少让人有些害怕。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在路上身体出了点什么状况就麻烦了。不巧的是,我的太太在半路时候肚子痛。由于我的疏忽,出门之前忘了带“喇叭丸”或者“保济丸”之类的保健药品,只好向车上的乘客求救。于是,半夜里,整车的人都被惊醒了,大家手忙脚乱地在自己的行李箱里搜索着,力图找到一点有用的药品来救急。那个场景我至今历历在目,时隔多年每每想起还热泪盈眶。人心总是热的,这一点我绝不怀疑。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中国的社会冷漠程度却越来越严重了,让人感到有些痛心。

 

到了梅州,肯定不会错过客家美食。由于家里有客家人,所以有幸吃过“白云猪手”、“苦瓜酿豆腐”、等。笔者在广州生活过一段时间,也常常品尝实惠而美味的客家菜。然而,在梅州吃到的客家菜至今让我怀念,因为那是我们一家人在炎炎夏日里品尝“客家娘酒”的欢乐。“客家娘酒”的度数不高,大概在13度左右,却有着不可思议的后劲。当时我喝了又喝,然后就迷迷糊糊,睡了还睡。“客家娘酒”犹如太极拳,柔中有刚,让人在绵绵之中缴了械。

 

当年我住的那家民居让我印象颇深,因为老板娘就像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在照顾我们一家子,从早餐到晚餐,从“盐焗鸡”到“客家手工面”。由于行程匆忙,所以我们把行李扔在民居后,就赶忙跑出去玩。在梅州,每一个景点之间的距离都在几十公里开外,游览的强度可想而知。如今回想起来,那座充满客家风情的古民居(白宫)上的大红对联依然清晰,那挂在大门正中的辟邪镜依然像一把无声的利剑刺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妖魔鬼怪。大门外的文革标语和毛泽东语录至今在脑海里清晰可辨,尽管岁月已经伴随清风明月在朗朗乾坤中飞逝。

 

很多的客家民居都被拆掉了,因为这些年的“China”简直就是“拆了”的代名词,让人有时感觉随意得不可思议。还好,在梅州这片依山傍水之地依然保留着一座尼姑庵在陪伴着一帘瀑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给梅州带来清静和理性。离尼姑庵41公里开外的灵光寺素以香火鼎盛而闻名。这座古寺庙的特色就是允许香客放鞭炮,为家人驱除不幸、迎纳新希望。

 

在灵光寺,笔者偶然看到一位年轻中国军人在家人的陪伴下拜神。这在中国比较少见,因为军人的身份特殊,还因为中国的情况特殊。诚然,人其实有信仰的自由,也有不信仰的自由。从这里走出的新中国元帅叶剑英就是一位有信仰的军人,而且用自己的信仰不止一次地挽救了毛泽东的生命,挽救了新中国的生命,使之从“文革”的噩梦中醒来,勇敢进行改革开放。

 

讲到新中国开国元勋就一定会想起新加坡的开国总理李光耀。然而,由于李前资政的先祖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下南洋,所以很多的中国人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把自己匆匆的目光投向那座光宗耀祖的“中翰第”。谁也不曾想到,一百多年前的华人在新加坡经过一番风雨洗礼,真真切切地见到了彩虹。开国总理李光耀的先祖们肯定没有料到,自己的后代的确光宗耀祖。大埔的父老乡亲们也肯定没有想到,一位背井离乡的族人会给家乡带来了如此荣光。

 

也许是冥冥之中有些缘分吧,笔者生在中国,却成了新加坡公民。前些天,笔者一直在网上关注和了解李前资政之大埔祖居的近况。就在此时,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则报道让人眼前一亮。于是,我再次出发,到梅州大埔去寻访“中翰第”,感悟李前资政家族的文化脉络。

 

寻访“中翰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根据早报的报道,“中翰第”坐落在梅州市大埔县高陂(念Pi)镇党溪乡(也称唐溪乡)。目前,中国好些城市有汽车直达大埔县,比如厦门、广东潮州、龙岩永定、漳州平和、广州、汕头、等。笔者到达大埔才发现,大埔段的公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很是不好走。游客到了大埔县之后也没有办法马上前往40公里开外的高陂镇,因为没有出租车,而且农村公交车下午早早就下班了。游客一定要在大埔县城过夜。

 

从大埔前往高陂镇车程需要一个半小时(公交车中午有两小时的休息时间)。从高陂镇前往唐溪乡需要摆渡。所谓的“摆渡”就是搭乘很陈旧的柴油渡船,因为大桥正在修缮,要到今年10月份才会重新开放。看到渡船这么旧,笔者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向船东索要一件救生衣穿上,结果引来全船乘客的一片哄笑。我问这里的老乡,你们笑什么?他们回答,笑你穿救生衣,太胆小。我说,根据告示上的规定,该船满员为16人;而且,船上还载着好几辆摩托车。这时,负责售票的人员说,按规定,可以加载5辆摩托。结果,我一数,共有6辆摩托车在船上。我友好地对船上的老乡说,安全第一。他们都用似笑非笑的眼神斜视我。

 

我到了唐溪乡后才知道,从简陋的渡口到“中翰第”还有18公里路程,只能搭乘私人摩托车。本来讲好15元人民币,后来才知道这是单程运费。我心里想,如果不追加15元给摩托车主,我到时肯定无法返回渡口。果不其然,那一天只有我一个人在静静地参观着“中翰第”。

 

“中翰第”的位置其实是很好的风水宝地,前面都是良田和青山。2009年中国政府对“中翰第”进行了修缮。走进“中翰第”,笔者看到一个光亮天井。天井的两旁是六间屋子,紧锁着。天井的正面就是“中翰第”的正厅,上面挂着少许家族照片,墙边放着一张破旧的桌子。在传统华人的文化中,家族祠堂、祖屋、祖坟都是用来光宗耀祖的重要标志。毫无疑问,“中翰第”正是一处历史遗址。在这里,李前资政被人们尊称为“唐溪的骄傲,世界的伟人”。

 

鞠躬离开“中翰第”之前,我问住在隔壁的小女生,你听说过李光耀吗?她说,知道。我说,我来自新加坡,是特地来寻访“中翰第”的,能不能请你写几个字?于是,小女生用工整的汉字写下了“中翰第”三个字,还签了自己的名字。在此,笔者要谢谢这位姓李的小女生。

 

“中翰第”如今已经被中国政府命名为“李光耀祖居”(中方的英文翻译Li Guang Yao Zu Ju其实是汉语拼音)。临行前,我特地给李前资政寄去了一张印有新加坡国旗的名信片,预祝新加坡47周岁生日快乐,也预祝李前资政生日快乐。我还买了一瓶“客家娘酒”。客家老乡问我,是不是要送给李光耀先生的?我说,这瓶酒是送给我太太的,因为她也是地道客家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