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香港的十处历史遗迹(2)

辛亥革命网 2013-09-06 00:00 来源:中山政协 作者:高民川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奔走革命,所到中外各地,留下不少遗迹,并多有事物纪念。他早年在香港求学与研究革命,因而在香港也留下不少遗迹。可是

  五、歌赋街8号杨耀记

  孙中山倡导革命初期,在香港常相聚首的密友,有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等,密谈地点,遇是与中央书院(皇仁书院前身)相邻,并与之相近的歌赋街杨耀记商号楼上。但杨耀记究为何号,诸书并无记载,而事隔多年,该店不复存在。后经罗香林教授考订,确知杨耀记即在歌赋街8号。1965年8月26日,罗教授偕李君毅往店摄影,所见为三层楼宇,改设为永德生记印务。二楼骑楼甚残,拦河置普通铁花,楼亦甚残。及1981年2月末,李君毅为察现状,再过其地,面目经已全非,自鸭巴甸街11号街口起,歌赋街2-10号,经于1980年改建为七层新楼一幢。惟见该楼于鸭巴甸街方面,有“中山楼”金字大横额赫然入目。可见“中山楼”的命名者,必熟知孙中山先生当年在此地的历史,故立匾纪念,办了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该8号原址于1981年3月初设新店“陈祝记”。

  六、兴中会总部——士丹顿街乾亨行

  孙中山于1895年(清光绪21年)初,自檀香山返港,与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等筹设兴中会总部,开展革命工作,筹备既竣,以士丹顿街13号为总会所,名“乾亨行”,取易经“乾元,奉天大命,其道乃亨”之义,闻为会员香山人黄咏商所题。黄赴美国留学,后因病归港,助伦敦会译编儒家经典,又与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当年最著名的日报),又曾任香港谇政局议员,学贯中西,与何启有戚谊。兴中会创设之初,有关法律外交等事宜,孙中山每就何氏商讨,何氏遂介绍黄咏商入会。

  1965年8月7日,罗香林教授偕李君毅往士丹顿街调查时,原楼宇仍存,而楼下已改为“永善庵”,两邻及对门,亦多为佛门庵、寺、馆之类。1981年2月,李君毅重临察看,昔日旧宇已拆建为新式六层楼,无复当年面貌,而且3号永善庵依旧,且扩展至西邻15号。其余庵、寺、馆皆不见,昔日对门14号主延祥寺、16号为竹莲庵,今亦拆建,新设商号两间相连,统名“博文活安印刷用品公司”。

  1965年永善号庵之东邻11号万善寺,今寺已不存,新楼巍峨,楼下为“艺美装饰公司”。

  以上所述,是昔日兴中会总部会址及邻近变化后之现状。

  七、士丹利街24号--《中国日报》社址

  孙中山曾命陈少白在港创办“中国日报”于士丹利街24号,该报是鼓吹革命最早的报纸。此报一出,号召中外,蔚为大革命之风,不数年,国内商埠,海外华侨,闻风兴起,同主义之报林产。广州起义之役,亦以该报馆为总机构。 光绪27年(1910年)12月,孙中山由日本返港,挈眷寓报馆三楼,楼日后即转赴越南。1905年,中国日报迁至德辅道中301号。

  士丹利街24号,现与26号并建为“兴隆大厦”。三楼以下为“陆羽茶室”,与香港中山侨商会(位于德已立街)会址近在咫尺。至报馆后迁之德辅道中301号,1965年时见为“民生贸易公司”,但集邮已荡为平地。

  八、新界屯门青山红楼

  新界屯门青山红楼,系已故香港闻人李纪堂所辟青山农场的事务所,且成为接待兴中会诸起事人员之地。李氏之能够如此,皆因亲聆孙中山之教导而起。地在青山即杯渡山)之麓,接近“白角”,人多以白角红楼并称。

  李氏昔日经营本农场,别具目的,则为助孙中山策划革命军事之用,楼以红砖建筑,为两层高三开间洋楼。坐西北向东南,楼前林外,筑有清水池塘,碧树绿漪,极饶诗意。往昔交通不便,山遥,实足以避人耳目。故自?州三洲田之役而后,1902年广州第三次起事大明顺天国之役,以至军械粮食之运济等,多与青山农场“红楼”有关。

  现以香港当局开发屯门以至龙鼓滩一带,有新公路直经红楼。近年港人境内旅游之风甚盛,传播所及,知青山红楼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遗迹者日众。

  九、香港大学陆佑堂

  孙中山早年毕业的香港西医书院,后合并于香港大学医科,孙中山不啻为港大早期校友,此是港人所熟知。民国12(1923年)2月,孙中山自沪经港回粤,于20日应港大同学会邀请,在陆佑堂公开演讲,语极精彩。曾说:从前在香港读书,教育是在香港得来”,“革命思想系从香港得来”。听者鼓掌不绝。讲毕,学生将孙中山抬起,直至头门拍照。按陆佑堂即港大总楼的大礼堂,会后拍照之处,则在总楼大门外之右。该史迹足堪人们永远怀忆。

  十、杨母太夫人百花林墓地

  孙中山之兄孙眉(寿屏),于1910年(宣统二年)前,奉母杨太夫人居九龙城东头村24号,老病去世后,葬于壕涌百花林,位于飞鹅山东坡半山。今可循飞鹅山道驱车直达百花林路口,从表石处下行不久即至。墓地今已重修,全墓结以花岗石,右后且加建一亭,前抚松林,下望蚝涌谷白沙湾海,极具自然风景之胜。

  罗香林教授引罗延年先生语:“杨太夫人老病去世时,弟亦在场。后钏景南先生与弟及同志等,向西贡坑口百花林村之乡人,以24两银,购买百花林山地一穴安”。

  百花林与九龙城东头村,仅一山之隔。今东头村因发展村,杨太夫人原居24号已无可考,惟百花林墓地,则完整保留,为重要史迹,足资登临凭吊。

  1987年8.2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