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牟公学,烟台辛亥革命的摇篮

辛亥革命网 2014-08-21 16:30 来源:烟台晚报 作者:佚名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前夕,山东革命义士谢鸿焘、徐镜心、刘冠三等在山东创办大量新式学堂,以求启迪青年心智,播撒革命火种。其中谢、徐两人主办的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健笔雄文,描写了少年中国的恢弘气象,寄托了对国弱民贫的中华民族的希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而对中国少年的思想启蒙,只能依托兴办学校,进行思想和智性的启蒙,使古老中国“强于欧洲”、“雄于地球”。

  辛亥革命前夕,山东革命义士谢鸿焘、徐镜心、刘冠三等在山东创办大量新式学堂,以求启迪青年心智,播撒革命火种。其中谢、徐两人主办的东牟公学最富盛名,不仅培养了大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而且学校还成为北方革命的聚义之所,在烟台辛亥革命武装斗争中更是起了先锋队作用。东牟公学成为辛亥革命期间烟台革命活动的摇篮。百年倏然而逝,让我们一起回眸历史,追忆当年的峥嵘岁月。

  公学草创,谢鸿焘毁家纾难

  1900年前后,官派留学风气渐盛,烟台和胶东其他地区大量学生赶赴日本留学。到清末,山东留日学生多达近百人。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创立同盟会后,徐镜心、谢鸿焘、陈命官、于洪起、丛禾生等胶东留日学生争相加入。在国外接受过新思想,视野打开后,谢鸿焘、徐镜心等人心中便萌生了革命思想,回国后志在革命思想的传播,并伺机发动革命,实现社会改造。

  1906年,徐镜心、谢鸿焘、邹秉绶、李惺斋等山东同盟会会员决议在烟台创办新式学堂。因为烟台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属于东牟郡,因此学校定名“东牟公学”。筹办之初,谢鸿焘等人首先遇到经费困难。初步预算,开办学堂经费就得30多万元(纹银3000余两),而留日学生大都没有经济来源,难以筹集如此大的款项。无经费,则无法办新学;无法办新学,则无法传播新思想,动员青年大众,革命救国则无望。

  一筹莫展之时,谢鸿焘回家动员其父母变卖部分家产做为活动基金,他还利用宣传革命真理,打动各界民心,求助社会名流捐助资金和房屋等。在极端困难时期,谢鸿焘夫人马秋仪挺身而出慨然曰:“汉族沉沦,何以为家?我父母早逝,可变卖嫁奁、田宅、金饰,以应急需。”随后谢氏夫妇很快变卖了两家全部家产,再加上徐镜心和同盟会员胡瑛、张溥泉、张福来等数十人捐券,共集资3000多银元,在烟台市西郊通伸村租了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的房屋作校舍,东牟公学得以建成招生。东牟公学的创建,改变了烟台历史,对山东和整个北方的革命形势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