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中山大学创办始末

辛亥革命网 2014-11-27 11:21 来源:团结报 作者:刘肃勇 查看:

1925年9月,苏联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创办了为中国大革命培养政治理论骨干的特殊学校——中山大学。
  1925年9月,苏联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最早预算拨款55万卢布,在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初起时,于莫斯科近郊沃尔洪卡大街16号,创办了为中国大革命培养政治理论骨干的特殊学校——中山大学。也称作“孙逸仙大学”或“孙逸仙劳动大学”。学制为两年,首任校长拉狄克。

  1925年10月,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中国政府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在国民党中央第26次的政治会议上,正式宣告了中山大学已经成立。第一批招生学员,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先在当时革命中心的广州考试招生。学员多是国民党员,计147名。而在广州以外省份招生,因是处于各类地方实力派统治之下,只能由中国共产党秘密选派共产党员或青年团员,去中山大学学习。

  中山大学五年里,招收了四期学员,多是国内各族学员,少数来自国外,总计800余人。1927年7月,国共两党合作前招收的两期学员,无论是国民党考试招生的国民党党员,或共产党选派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所学课程为经济、历史、地理、现代世界观问题、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民族与殖民地问题、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语言学等七大类,皆由苏联教授开课。

  中山大学设备齐全,四层教学大楼,教室皆宽敞明亮。另设办公室、图书馆、餐厅,及舒适的宿舍。教学大楼前是座大花园,环境优美,后面则是大运动场,学员可随意开展篮球、排球比赛活动,冬季则是大滑冰场。

  苏联政府对中山大学学员的衣食住行,全部承包,可以说待遇优越。当时的苏联人民生活还很艰苦,每天都以黑面包为主食,肉、菜供应也极紧张。中山大学的学员们却能吃上白面包,每周还有两次改善晚餐伙食;星期六必有蛋炒饭、火腿肠、鸡蛋等美食。冬季里学员能够穿上皮衣和皮靴。每月还有津贴25卢布的零花钱。

  不少国民党的要人,或社会名流们,在国共两党合作大革命高潮时,纷纷将子女或亲属送往中山大学学习。如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冯玉祥的儿子冯洪国、女儿冯弗能,邵力子的儿子邵志刚,叶楚怆的儿子叶楠,于右任的女儿于秀芝、女婿屈武,汪精卫的内侄陈春圃,李宗仁的弟弟李宗义、内弟韦永成。还有后来成为蒋介石“十三太保”中的康泽、贺衷寒、郑介民等,也都拥进了中山大学。

  1927年大革命失败,原国民党选送的学员,上列要人们的子弟或亲属,绝大多数离开中山大学回归中国。而这之后的中山大学,无论是招收新学员、教学,或学员毕业后去向,都发生了根本改变。

  从1927年7月后的第三期招生起,因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声明“取缔”中山大学,明令禁止向莫斯科中山大学派遣学员,从此之后则改为由中国共产党独自从各地各级党组织中,向中山大学秘密选派学员。学员除了知识分子党员,还选派了为数不少的工人党员,或农民党员。故此,中山大学办学宗旨也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战争培养政治骨干,中山大学的性质也改变为共产主义高等学府,实际上也是为中国革命培养马克思理论干部的高级党校。

  1927年9月,中山大学有了首批原由中国共产党选送的学员毕业,多数学员留在苏联,进入各类高级院校继续学习深造。伍修权和朱瑞等一批同学,分别进入了莫斯科步兵学校和莫斯科克拉尔炮兵军官学校,学习军事。俞秀松等几位同学,进入列宁学院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张闻天、王稼祥、沈泽民则留在中山大学任教、当翻译,或从事中山大学的党务工作。余下的学员分期分批地回国,从事中国革命各类实际工作。后来,留在中山大学工作,或去高级院校深造的学员,也都陆续回到中国。1929年,第三期与第四期中山大学毕业学员,约250多人,大多数回国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秋,中山大学停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