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铜像:武汉人心中的城市地标和丰碑(2)
辛亥革命网 2013-08-12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吴植 查看:
位于汉口的孙中山铜像
汉口孙中山铜像位于汉口六渡桥闹市区,在三民路、民族路、民权路三条马路交汇处的广场中央,它是继武昌孙中山铜像后武汉的第二座孙中山铜像。这里的孙中山先生身着中山服,右手执杖,左腿向前,目光注视着前方。
铜像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高约5.2米。底座由花岗岩砌成,四周刻有当时汉口市市长吴国桢撰写的碑文:“总理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四十余年,肇造党国,勋德之隆,亘古无俦。而汉口华洋荟萃,轮轨辐辏,与武昌同为首义之地,称华中重镇。先生昔尝莅临……”
史料记载,1927年3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期间,宋庆龄、何香凝、孙科、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宋子文、谭廷闿、徐谦等人提出在武汉建立孙中山铜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两年后,汉口市政府开始筹建铜像,由上海著名雕塑家江小鹣设计。
铜像于1931年在上海铸就后运抵武汉,但当年汉口遭遇大洪水,工程停工。1932年10月恢复施工,1933年4月竣工,6月1日举行揭幕典礼。1992年,湖北省政府将铜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了解到,已在那里矗立了78年的铜像,成了几代武汉人心中、口中、生活中极为熟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出生在武汉或长期生活在此的人,都会把汉口孙中山铜像当作一处特殊地标。
事实上,孙中山与武汉有着不解之缘。在他领导下的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从而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反帝反封建斗争更加深入、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孙中山曾多次踏上武汉的土地,并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武汉建长江大桥、过江隧道,要融三镇为一市,把武汉建成国际大都市。
而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部中心城市武汉已步入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孙中山为武汉描绘的宏伟蓝图已经或正在变为现实。在汉口孙中山铜像前,驻足观看的古稀老人周国昌一谈到城市近年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就感到振奋。他说:“孙中山有句名言,叫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今天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也是一样,我们的确面临一些问题,但只要大家继续努力,将来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