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孙总理纪念碑铜像安装始末

辛亥革命网 2012-08-15 00:0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邓长风口述 黎启义整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30年代,我曾承接由上海陶馥记所承建的广州中山纪念堂、越秀山孙中山纪念碑等重大工程的部分基础工程。这次安装黄埔孙总理纪念碑的铜像
  1930年,我在广州张泗记建筑公司任施工员,老板叫张泗。该公司主要承接穗港澳地区的大小安装工程和沥青敷设工程。在30年代,曾承接由上海陶馥记所承建的广州中山纪念堂、越秀山孙中山纪念碑等重大工程的部分基础工程。这次安装黄埔孙总理纪念碑的铜像,虽说工程量不大,但其影响及意义却不小,因而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是年秋,黄埔军校已大部分迁往南京,剩下部分七期学员在校就读。当时军校副官处副官江述修与我是惠州同乡,经常来我们公司谈家常。一天,他说黄埔军校有座铜像是日本友人赠送的,准备安装在孙中山纪念碑上,因事关重大,无人前来投标而被搁置数月。他问我们敢不敢承接,我当时初出茅庐,血气方刚,心想,有志者事竟成,在征得老板同意后,先去实地考察。为了慎重起见,我约请了以起重吊装而著称的“杜松记”老板杜松一起前往。

  次日,我们一行乘军校的交通船到达黄埔军校木码头。经江述修的带引,我们会见了军校管理处肖处长。寒暄过后,肖送来了铜像的图纸及有关资料,阅毕,即上安装现场。

  孙总理纪念碑建在土名叫“八卦山”的山顶。山高二十余米,碑塔净高约十五米。碑塔正面向北,面临珠江;碑背靠山,群山环抱,苍松翠绿。铜像便要吊装在碑塔顶之上。碑基础结构为多层红砖砌成,外围以水泥石米批荡,碑身光洁而无文字。碑脚四周是刚植不久的草坪,还没有种上树木,周围亦未有辅助的砌设,上山的路亦仅用红砖敷设,看得出一切都有待完善。察看了周围环境后,我们把竹梯三把连驳在一起搭上碑顶,爬上去作实地吊装考察。碑塔顶是一个长、宽各80厘米的空心向天窗口,中间已固定好准备安装铜像的两条钢筋水泥桥梁板,各长80厘米,宽厚分别约1520厘米,桥板中间已按照安装规格的尺寸,预留好安放铜像的插孔。从以上情况看,已基本具备了施工条件。我们根据铜像的重量、吊装高度,设计出力点和各种安全系数,订出了万全之策,最后决定承接该项工程。这时我私下与杜松商量工程的价钱,杜认为工程实属不难,一百五十元即可。我便心中有数了。

  稍后,我便以张泗记建筑公司代表与甲方洽谈。此时,军校管理处肖处长便一本正经对我说:“军中无戏言,此项工程非同小可,万一失职,要军法处置。”我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在方案已完备,请你放心。”随后对工程要价500元(广东毫洋),肖处长立即应允,签了合同。

  数日后,我作为签约方的代表及现场指挥,会同杜松之子“大懵仔”等十余人进场。我一方面鼓励大家众擎易举,扶土成墙;另方面则暗暗勉励自己行成于思,万不可粗心大意。

  材料进场后,我们首先把三根杉木驳至十八米长,再把三根十八米长的杉木交叉捆在一起,组成一个立体三角架。为了使三角架牢固可靠,在每个杉头的连接处分别镶上细麻布,以防止钢丝捆扎时打滑。在三角架终端装上吊环式的滑轮,穿上吊装用的钢丝绳,在众人合作下很快准备就绪。

  第二天,我们从山下运来铜像,铜像被一个长约2.8米,宽、高均约90厘米的大木箱装钉着,整个重量约为2吨。要把这个庞然大物搬上八卦山,当时并非轻而易举。我和“大懵仔”等几个人商量,在山上用手动卷扬机往上拖,在坡上垫上两条圆木,以减少压力和摩擦力。然后在木箱四个角绑上绳索,由四个人配合往上拉,这样可控制木箱不能左右摆动。于是,十余条壮汉,在一人指挥下,齐喊一、二、三,一步一步,慢慢把铜像拖上去了。这时我万分感激这些伙计们的团结合作,亦由衷敬佩他们的聪明才智。

  我们把木箱撬开,木箱由坚实的东北松木板构成,箱板厚度足有十厘米。铜像用白洋布裹得严严实实,所有的空隙都被细软填料塞满。当包装全部拆除后,见孙总理像两目炯炯有神,嘴角微微上翘,刚毅的性格,慈祥的面孔,使人感到栩栩如生,光彩照人。人们对日本雕塑家这种巧夺天工的精美艺术赞叹不已。

  铜像净高约2.5米,长、宽各约80厘米,上身是空心铸铜。重1.5吨。铜像的皮鞋底下,分别有两根长约20厘米、直径约6厘米的铜螺栓,并配的两个约2.5公斤重的铜螺母。铜像背后刻有“日本  梅屋庄吉赠  吉田祥哉塑像  公元一九二九年”等字样。整个铜像从雕塑造型来看,有大刀阔斧、粗犷豪迈感,但头发、眉毛、衣料质感都一一呈现出来,手法上却是细腻刻划入微的,使人百看不厌。

  为了使铜像能体面地、完好无损地吊装,我们进行了仔细的研究。采用“人”字吊装法。即从铜像的两个腋、胯上作承力点,在铜像头顶上作为索结点,这样吊装时使人感到文明庄重又不失体面。然而,这种索结与铜像相脱离,摇晃碰撞的可能性增大,难以控制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采取了在铜像的两只脚上分别绑上绳索,用人力拉住,一方面控制上升角度,另方面分散力点。升得越高,斜度越大,铜像碰撞的可能性就能排除。

  在吊装前,我们先用白洋布捆好铜像两腋胯中的贴身部位,然后,包上细软的麻布条,再套紧钢丝绳。在两只脚上亦作相应处理。这时,一切准备工作完毕。为了做到有绝对把握,经三番四次检查,确认万无一失了,便开始升吊。随着一声令下,手动卷扬机缓慢转动,铜像开始慢慢脱离地面,一米、二米、三米……,十分钟后,顺利达到预定高度。我和“大懵仔”等三人,迅速地沿着竹梯爬上碑顶,指挥下降。这时,我们的手已摸到铜像,大家稳住铜像,慢慢地、准确地降落在预定位置上,随即进行安装固定,把铜螺母旋紧。由于重力作用,加上铜栓与孔洞吻合,安装好的铜像岿然不动,稳如泰山。吊装全过程仅用三十分钟,干脆利落地胜利完成了。在场的人们都为之欢呼、呐喊,热烈鼓掌庆贺。在下碑前,我们给铜像盖上一面国民党党旗,套上活环以备揭幕之用。

  在安装全过程,军校负责人及有关人员都在场,有些人在远处用望远镜监视施工过程。工程完工,我们请甲方派人验收,但因对我们工作满意和信赖而免了。从开工进场到完工,前后仅用三天,速度之快使甲方赞赏不已。

  几十年过去了,星移斗换,几经沧桑,孙总理纪念碑之铜像至今依然巍峨矗立在山颠,俯瞰着中华大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