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山公园(2)
辛亥革命网 2011-10-10 00:00 来源:中国宁波网 作者:大力 查看:
自1929年在这里建成中山公园后,景区范围扩大了,景物增多了,大门敞开了,真正成为市民游乐休闲的公共活动场所。
就公园的景区布局来看,门厅高大雄伟,“中山公园”四个大字高悬在门额上,两侧是门楼。进园后主轴线上,首立孙中山总理遗嘱亭,内勒石碑一块,一面是总理遗嘱,一面是中山公园碑记,都是沙孟海青年时期手迹。“文革”初,遗嘱亭遭拆毁,幸石碑尚在,现移至中轴线北端。过一小桥,有“景行”碑楼,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石柱楹联张元炜题:“远瞩林园胜妙殊绝,越诸尘累身心了然”。向前行,进入八角铁亭,称“闲乐亭”,后也被拆移至北首。西侧濒水有书楼,为纪念薛福成,也称“薛楼”,系移建附近府学孔庙(原在老市体育场内)尊经阁原物,后曾作宁波市图书馆,楼的西面是一个很大的方池。
综观中山公园全貌,三山鼎立,一水环绕。除上述独秀山外,尚有前山和后山,高低大小相仿。前山是故有的,位处公园进门东侧,虽为泥石堆垒之假山,但不留痕迹,浑若天然,登高可一览公园全景。解放后在前山旁曾设过“少年之家”,前山上还作过防空指挥部等。后山位于公园靠北的茶室后面,它是1927年建公园时,挖河泥土堆造起来的。经垒置巨石后,巉岩嶙峋,怪石峥嵘,拾阶回旋,可登山顶。山下有洞,洞内曲折幽暗,须摸索通过。公园内的小河环绕全园,上架桥5座,游人可划小舟绕园一周。
中山公园建成开放后,由于日常维护经费无着,管理困难,有的建筑逐渐被商会、学校等一些团体占用。抗战时期,园内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无力整修、管理,只好租赁给一些商店经营。如一度在公园内开设过“珊珊”、“绿宝”、“大同”三家照相店。
1949年5月宁波解放,中山公园由宁波军管会交通处接收。1951年着手大修,对园内假山、曲廊、亭台、路径等全面整修,恢复为一个群众游览场所。以后又经过了多次整修和局部改造,使布局更加合理,景点更加漂亮。
老宁波一定还记得,历年来在中山公园内经常举办各种盆景艺术展、菊展、花展、灯展等大型展览,每次都迎来数以万计的市民前来观赏。平日里每天从早到晚游人不绝,特别是许多老年人,最喜欢到这里来聚会,说说笑笑,拉拉唱唱,好不热闹,好不开心。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原中山公园的园地、景物、设施已不能满足群众休闲游乐生活的需求。1998年初,宁波市人民政府决定拨巨款在原中山公园和市体育场基础上修建现代化的中山广场,拆除市体育场原有一切设施与市工商联原址及苍水街西端部分居民住宅,与原中山公园连成一片。整个中山广场占地面积共83750平方米,约为127亩。当年3月1日开始动工,历时仅8个月零20天,于同年11月20日全面竣工。
原中山公园园区内也修葺一新。在公园南端仍保留了“中山公园”门楼;前山已改建成一个汽车库,外形却是一座黄石假山,顶部辟有两个门球场;所有地坪绿草、园路、路灯、地下管线都重新铺设;小河的河床、河坎、桥梁都予修竣、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