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公里 矗立着两座辛亥烈士纪念碑(2)

辛亥革命网 2011-10-06 00:00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熊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70载弹指一挥间,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这两座纪念碑,历经风云变幻,饱含岁月沧桑,铭刻下中国近代史上两位声名显赫的辛亥英烈——邹容与

  在当时的老照片上,碑为八角形塔式,面向长江。石碑通高5.5米,碑身高3.52米,碑座高1.98米。碑的东、南、西、北四面,均镌有“邹容烈士纪念碑”鎏金隶书7个大字,不管从哪个方向都能远远看到。

  碑体八面皆镌刻有碑文,碑文是根据章太炎民国十一年为营建上海邹容墓所撰写的《赠大将军邹君墓表》修改而成,叙述了邹容以年轻的热血之躯,追求民主、自由、博爱的革命境界,犹如惊天炸雷,振聋发聩。

  新中国成立后,邹容烈士纪念碑前后3次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从1983年的市级,到1991年的省级,再到2000年,重庆市政府将该纪念碑公布为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张烈士培爵纪念碑——

  时间的车轮回到1944年。为纪念重庆辛亥革命中张培爵的卓越功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责成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市政府联手筹建张烈士培爵纪念碑,地点就选在了沧白路。

  沧白路并不是张培爵就义之地,而是他一生革命的起点。所以选址在这里修建他的纪念碑,意义尤其重大。

  据徐所长介绍,张烈士培爵纪念碑由著名的大同营建厂承建,1944年5月23日动工,翌年12月6日落成。

  这座纪念碑坐北朝南,碑座后部呈“八”字形。碑身正面、背面均为弧形,其上镌刻“张烈士培爵纪念碑”八个大字,字体为优雅的隶书,字径38cm,顶上正中饰有直径60cm蓝底白星的国民党党徽。

  纪念碑碑身高7.55m,宽1.85m。碑座高0.8m,宽1.1m,碑座正面还刻有记述烈士生平事迹的碑文28行,每行19字,也全部采用了隶书体。

  1983年,重庆市政府正式将张烈士培爵纪念碑公布为市级保护单位。让它同邹容烈士纪念碑一样,跟今天的山城共“呼吸”。

  两次修复,像白鹤梁一样实行“打针”注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了人为破坏,再加之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两座纪念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上世纪80年代,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邹容烈士纪念碑和张烈士培爵纪念碑进行维修,使之重新焕发荣光。

  知情人士透露,这次规模颇大的维修,基本按原样进行,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修缮张烈士培爵纪念碑时,碑顶部正中央的国民党党徽未能恢复原样,部分题刻字体也变形,碑基座部分也进行了改动。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两座纪念碑距离上一次修复也已有30年时间,而且纪念碑地处闹市,再加上长期受粉尘污染、酸雨腐蚀和苔藓等微生物侵蚀,造成碑身严重风化、剥落。

  4月中旬,渝中区启动了全面修复辛亥革命文物工程,作为辛亥革命在重庆的历史遗存,两座纪念碑均被列入修复工程。

  经过多方论证,渝中区文广新局开始对纪念碑实施修复。

  “我们在修复中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还原纪念碑原来的模样,特别采用了‘打针’注射,把一种特殊的液体加固材料,注入碑身。”徐所长说,这种液体加固材料,曾用在库区白鹤梁文物保护项目中,效果很明显。

  除了碑身,碑文也因年久腐蚀、风化,部分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

  在修缮邹容烈士纪念碑时,文物修复专家决定,采取繁体字译成简体字的方式,重新将碑文制作成8块独立的花岗石材质碑体,立于纪念碑旁边,让市民了解邹容、张培爵,触摸城市历史文化之根。

  在渝中区的南区路和沧白路,相距不到两公里,就有两座纪念碑,它们都是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都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70载弹指一挥间,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这两座纪念碑,历经风云变幻,饱含岁月沧桑,铭刻下中国近代史上两位声名显赫的辛亥英烈——邹容与张培爵。

  至今,它们仍然巍巍矗立江岸,述说着这座城市的百年往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