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三条烈士路背后的故事
辛亥革命网 2011-08-23 00:00 来源:新安晚报 作者:唐小虎 康鹏飞 查看:
储女士在安庆市程良路上经营着一家药店,对于路名的来源,她知道是为了“纪念一个烈士”。100年前,在广州起义牺牲的黄花岗72烈士中,有三位是安徽籍人士,他们是:宋玉琳、程良、石德宽。后来为了纪念这三位烈士,安庆的三条道路分别以这三位烈士的名字命名,这些路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安徽烈士长眠黄花岗
大家都知道广州起义的黄花岗72烈士,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面有安徽人。安庆文史专家张健初告诉我们,由于地理原因,这72名烈士中绝大部分来自广东、广西和福建三省。来自其他省份的只有六人,其中四川三人,安徽三人。而其中的安徽人就是分别是来自怀远的宋玉琳、程良和来自寿县的石德宽。
安庆市以烈士宋玉琳命名的玉琳路
“这三位年轻人的经历颇为类似,都在当时安徽省会安庆的武备学堂或者巡警学堂读过书,之前也都参加过革命活动。”张健初说,在广州起义前,宋玉琳就跟随徐锡麟参加浙皖起义。而震惊清政府的安庆马炮营起义,石德宽、宋玉琳和程良也都参加了。
1911年,宋玉琳率领包括程良在内的江淮志士90余人赶赴广州,参加起义。当时石德宽一直在日本求学,听说革命的消息后,毅然回国赶到广州参加起义。
当年4月27日,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同盟会为推翻清政府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72位被收殓的烈士遗体,都安葬于广州黄花岗。
一腔热血为革命捐躯
现在,以三位烈士命名的三条道路都位于安庆城西的大观区。走在这三条路上,鳞次栉比的店铺已经与任何一个城市没有什么两样,只有玉琳路上残留的安庆古城墙,似乎还记载着当年的岁月。
安庆地方志工作人员汪忠民说,根据现有资料记载,宋玉琳初入广州时,主要负责“筹管军粮”,而程良装作聋哑人,往返香港、广州,专门传递情报。起义时两人加入黄兴所部,“从小东营出发攻打督署,转战华宁里,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后弹尽力竭被捕。”
石德宽从日本抵达香港后,受黄兴委任,专职组织暗杀炸弹队,奔波于香港、广州之间。广州起义爆发时,石德宽等随黄兴猛攻两广总督衙门,遭清卫兵抵抗。石德宽奋勇当先,向敌人投掷炸弹。后来,在与数倍于己的清军短兵相接时,石德宽不幸中弹身亡。
安庆市德宽路上的纪念碑
三位烈士牺牲的时候,都很年轻。“程良只有28岁,宋玉琳31岁。石德宽最小,年仅26岁。”汪忠民说。
路在变化烈士在心中
2003年,安庆市政府分别在这三条路上立了一块石碑,照着模糊的照片刻上烈士的样子,并用文字简要记述了三个人的英勇事迹。
什么时候这三条路开始用现在的名字?安庆文史专家张健初曾经考证过这几条街道,他告诉我们,除了玉琳路在当时已经很繁华外,德宽路和程良路都是小路。上世纪三十年代安庆修路,这三条路都得到了修缮,路名也开始用现在的名字,就为了纪念黄花岗72烈士中的三位安徽人。
如今,这三条路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模样,德宽路越来越宽,玉琳路也不再卖安庆老产品。张健初说,这些路名已经成为安庆人生活的一部分,烈士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