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买路钱:高达运营成本30%至40%(2)
辛亥革命网 2011-04-17 00: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正豪 查看:
推高企业物流成本的,还有为了创收随时可能拦车检查的各路执法人员,以及超载行驶产生的过站“小费”。据一位货运公司的内部人士透露,由于货运车辆“不超载不赚钱”,而收费站又是按重量计费的,司机往往需要塞上“小费”,收费站的工作人员才会少称重量。
该人士认为,公路已成为相关利益团体和个人的敛财工具,大家只能接受“雁过拔毛”的结局。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欧洲的收费标准仅仅相当于我国的1/9;同时,我国是全球收费公路里程最长的国家,全球共有14万公里收费公路,其中的10万公里在中国。
我国公路涉及很多部门的利益,收费过高的内在原因也很复杂。田明表示,其中有法规不健全的问题,也有相关部门执行不力的问题,好的现象是二级公路的收费已在逐步取消,希望有一天大多数公路通行费能像以前的稽查费一样一下子消失。
另外,由于“买路钱”推高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又转移到商品的价格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估算,“买路钱”在商品价格中的占比大约为4%~10%,这种传导在农副产品上的表现尤甚,比例也会更高,因此,路桥费用也是CPI不断高涨的罪魁祸首之一。
来自该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体费用占GDP的比重在18%左右,大约是发达国家的两倍。
融资模式之弊
交通部近日披露,1984年“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出台以来,我国公路网中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级公路、42%的二级公路都是集资建设的。由于参与集资的政府以及民间机构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因此就有了所谓的“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显然,这种模式容易引发延长收费年限的寻租冲动,同时也为银行业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
据丁俊发介绍,与我国“贷款修路”不同,美国《联邦资助公路法案》规定,该国州际高速公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按照9:1的比例出资建设,其中联邦政府的资金来自于“联邦公路信托基金”,而这个基金的资金87.6%来自于机动车燃油税。在美国,作为公共实施的高速公路免费对民众开放,不过美国也有收费高速公路,但它会提供附加值较高的服务。
田明认为,希望短期之内取消公路收费、摒弃“贷款修路”模式并不现实,但我国公路建设必须回到政府投资为主的轨道上,这样才能逐步摆脱对“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的依赖。(李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