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60年:雄鹰展翅 飞向世界(2)
辛亥革命网 2011-04-17 0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新玲 查看:
作为国际上少数几个能够多型号研制生产航空武器装备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歼7系列飞机、K8系列飞机、国际合作研制的“枭龙”飞机均批量出口,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国家推进大飞机项目后,我们取得了许多突破。技术上为大飞机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也推动我们向现代企业转型,加快国际战略合作。”据林左鸣介绍,目前正在运营的波音、空客干线飞机一半以上有我国配套的零部件。
60年中,一个接一个飞向蓝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发达国家在役航空装备性能相当的航空器,让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比翼世界”、从“跟踪学步”到“同台竞技”、从“打工者”到
“对等合作”的历史性转变,站在了与EADS、波音公司等世界级航空军工企业同台竞技的新起点上。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已经反复证明,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是用金钱买不来、用市场换不来的,一定要走自主创新之路,这也是世界航空工业强者的成功之路。”林左鸣介绍说,长期以来,航空高技术及其相关的关键设备、零部件、系统等,一直是西方国家对我国高科技禁运的重要内容。所以,建设航空工业强国,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始终引领世界航空科技进步和航空产业的发展潮流。
1909年9月21日,中国人冯如成功试飞了由他自行设计制造的飞机“冯如一号”。这是中国人研制的第一架飞机,之后航空救国成为几代人的理想,当新中国的航空事业走过60年之际,航空报国仍然是今天航空人的理想之志。
“我认为,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将来再到航空强国,我们要发展大航空、强航空,机遇和挑战都源于国民航空意识的确立和不断成熟,这是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航空工业的掌门人,林左鸣希望通过中航人的努力,有一天,国人能以乘坐我国自己研制生产的飞机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