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我国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
辛亥革命网 2011-04-17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菲 查看: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陈菲)在浙江,全省推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提高村级民主监督水平,有力加强了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的民主管理水平;在成都,从“代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基层“议事会”,正在发挥群众智慧,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继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后,“十二五”规划纲要又设立专篇,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一规划目标的指引,将对我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怎样按照规划要求,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社会面貌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13亿人口的压力、经济社会飞速的发展,使得社会管理改革尤为迫切、任务尤显繁重。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对于社会管理提出新需求和新挑战。
“十二五”规划强调,要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机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
“这显示了中央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更大力气破解社会建设难题的坚强决心。”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说。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也认为:“在新形势下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必须破解的紧迫任务。”
无论是稳固党的执政根基,还是改革创新应对各种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此,到底应该怎样做好这一命题呢?“十二五”规划给出了答案。
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方面,“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强源头治理,更加注重民生和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加强动态管理,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