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辛亥革命先辈——我的两位外祖父
辛亥革命网 2010-12-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陆铁明 查看: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时期那一代仁人志士是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在心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与历史责任感,自觉地肩负祖国的安危,以天下为己任。多少人背井离乡,抛妻别子,牺牲个人家庭幸福,追求祖国独立富强。即使是远涉重洋,去国万里,他们也是日日夜夜关注民族的命运,时时刻刻倾听祖国的呼唤。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却没有迷恋于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他们的事业与生命都是与祖国的命运融为一体的。
我的亲外祖父张显仁老人是张柏林(张显义)的胞兄,清朝公派去日本留学,是日本士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当时蒋介石是该校第四期毕业生),外祖父与蔡锷是同学,以前我们还保存了一幅他在日本与同学合影留念的珍贵照片,可惜在文革期间不幸被毁。外祖父回国后,曾任清政府福建水师统领。因受国外革命思想的影响,流露出对当时清廷腐朽统治的不满,被认为有反清嫌疑。一次,清政府命令他赶赴洞庭湖检阅水师,不幸的是在途中暴病身亡,疑为政治谋害。当时清廷发给家眷抚恤金白银三千两,由我外婆扶灵归回老家安葬。
我的叔外祖父张柏林(张显义),是我亲外祖父的胞弟,188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云南省武备学堂,曾在湘陆军中任管带。青年时因受胞兄张显仁的反清革命思想的熏陶,经黄兴之子黄一欧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他们既是同乡、同学又是战友、同志。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成立不久,孙中山从日本去安南筹款,东京本部事务,委托黄兴主持,黄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方面,亲自指挥攻打长沙之战。当时,外祖父是“敢死队员”,他与黄兴一起乔装改扮、里应外合,组织暴动,杀开城门,迎接埋伏在城外的革命军进城,一举攻克了长沙。辛亥革命后,外祖父定居上海,任国民政府江苏省专员;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返回长沙,以他辛亥革命老人的威望,发动同仁、门生,集资捐款,在湘西开采镍矿石,支援抗日救国;湖南解放前夕,外祖父支持程潜,成功地维护了湖南省的和平解放;全中国解放后,外祖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1953年因病逝世,享年64岁。
在我的记忆里,两位外祖父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是我们人生的楷模。他们的革命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和我的人生,因此在高中毕业后就选择进了黄埔军校(23期),学习和继承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接触了不少的革命前辈,这对我的世界观和一生的命运转折影响很大,1949年12月在成都市起义,参加革命工作。今值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作为后裔,我特将两位外祖父生平点滴事迹略写成文,以资纪念。
我们缅怀先辈,就是要继承中山先生爱国革命思想,从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弘扬辛亥革命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和无私无畏、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的爱国革命精神;胸怀全局、风雨同舟的团结精神。将由辛亥革命“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精神焕发出的伟大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转化为奋发图强的爱国革命的实际行动;我们继承并发扬辛亥先烈的革命精神,就是要把它化为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我们追忆辛亥革命历史,是为了放眼未来、善待明天;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携起手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坚信,中山先生毕生追求的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民族宏愿,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系辛亥革命老人张显仁、张伯林(张显义)之外孙陆铁明,现任湖北省黄埔同学会副会长、武汉市黄埔同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