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忆洗凡(三)(12)
辛亥革命网 2011-10-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蒋洗凡的侄孙蒋于仲 查看:
1、长亭:秦汉时十里置长亭,五里置短亭。为行人休息或饯别之处。
2、杜宇:古蜀帝名,号为望帝,化为杜鹃(子规),其声悲切。
附:吴将军《酹江月》词
萍蓬漂泊,眼看着都是他乡云物。
故国舆图间泛览,多半人家垒壁。
师敌依仇,吞声饮气,此恨何时雪?
中原怅望,未知谁是英杰!
遥想投笔请缨,乘风破浪,勃勃雄心发。
正为十年磨一剑,欲把群夷全灭。
生作奇男,死为义鬼,莫把青年髮。
枕戈待旦,愁尽秦汉明月。
辑佚1一首
游泉河头青龙山(72)
一峰飞峙大河2东,疑是蛟龙3游太空。
滚滚源泉4流不尽,水光山色画图中。
1、此首未见于抄本《日出处小吟》,乃马温如先生辑自民间者,马是解放前博山文化名人。传者云:蒋洗凡先生为避袁世凯之缉捕,游于博山郊区之山庙中,此诗为青龙山道士所传播。
2、大河:指淄河,自青龙山之西绕而转北。
3、自高庄一带远观青龙山,则南北蜿蜓似龙。
4、源泉:指泉河头龙湾泉群。此泉群主要有上、下两龙湾,在1956年秋,尚测得流量为3900立方米/时。
八、缅怀纪念
1915年4月26日,蒋洗凡突患猩红热疾病,因家乡当时医疗的落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在家乡博山辞世,年仅34岁。
蒋洗凡去世后,国民党元老丁惟汾、张继、戴季陶等,提经国民党中央党部常务会议通过,送请国民政府对蒋洗凡明令褒扬。1916年,驻周村的山东护国军都督吴大洲和老同盟会会员陈干专程到博山,为蒋洗凡行祭礼,并建立墓碑,上镌“缔结民国志士蒋君洗凡之墓”。
为纪念蒋洗凡,博山著名人士高秉坊、李毓万等人提出将博山私立颜山中学改名为洗凡中学1,他们的建议不仅得到了在南京的博山同乡的拥护,而且得到了国民政府顶级政要的支持。为给洗凡中学筹集资金而募捐的册子上,第一个签名的是蒋中正,后面依次是孙科、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张群以及学界泰斗蔡元培等五六十人。
文革后,博山人民在建设博山世纪公园时,在公园中央竖立了博山历史上四位名人的大理石雕塑,其中一位就是蒋洗凡,以示博山人民对他的纪念。1997年6月,淄博市人民政府下文:“淄政发『1997』108号”文件,将蒋洗凡故居、蒋洗凡墓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1、现为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