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革命军 汉口 1911
辛亥革命网 2011-10-10 00:00 来源:网易 幽燕侠 的博客 作者:幽燕侠 查看:
汉口革命军 1911
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东方的觉醒——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珍贵历史图片展”中,有一帧由伦敦亚非学院提供的照片——《汉口革命军 1911》引人注目,照片中是13名起义的新军士兵,这些革命军士兵穿着统一的军装,还有制式的连帽大衣,腰间挂着子弹盒,挎汉阳造步枪,年轻的脸庞上满是自信和笑容。正是这种自信和满腔的热血,支撑他们创造一个青春的中国。
也许是因为这帧照片真实地反映了起义军士兵的风采,国家图书馆以此为蓝本,创作了这组辛亥起义军士兵的雕像,矗立在展馆前。士兵雕像戎装披挂,神态各异,真实质朴。这些士兵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帝制,开辟一个新的纪元。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沧桑百年变,百年风云百年情。妻的祖父张步瀛就是这些士兵中的一个。 张步瀛(1889——1927年),武汉人,1911年为驻扎汉口的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二标一营士兵。史料记载: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张步瀛、邱文彬、张大鹏、郑兆兰、戈承元、陈建章等,以交换知识、砥砺学问为名,成立益智社,潜谋革命,后并入文学社。
1911年10月11日下午,驻汉阳混成协四十二标一营革命士兵得知武昌起义消息,马上决定发难响应,并与汉口革命党人取得联系,约定同时行动。晚9时许,在胡玉珍等率领下,一营的士兵占领汉阳铁厂和兵工厂,将数门大炮拖上龟山,并在龟山上设立临时指挥部。轰击瑞澂所乘之楚豫兵舰,多命中,舰逃青山,汉阳光复。
与此同时,驻汉口混成协四十二标二营的革命士兵,与汉阳革命士兵配合行动,占据了居仁门和大智门一线,并进抵刘家庙前沿阵地。至此,汉阳、汉口光复,武汉三镇市区完全被起义军占领。12日, 张步瀛带队偕温楚珩至礼智司,迎《大江报》主笔詹大悲、何海鸣出狱。詹大悲出狱后任汉口军政分府主任兼管军事处,率民军在汉口与清军激战。
辛亥后,张步瀛任汉阳兵工厂检验科科长。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国民革命军十万人出师北伐。张步瀛与工人一起罢工断绝敌军的军火供应。当北伐军攻占汉阳后,又带领工人迎接北伐军 并恢复生产,为北伐军制造武器弹药,成为这一时期的代理厂长。
1927年4月12 日事变后,张步瀛在自家门口遭人暗杀。
1938年张家在汉阳的房子毁于日军的轰炸。
20世纪80年代,我曾陪岳父去汉阳,希图寻找张家的旧址,然而早已连方位也找不到了,走在的故乡的土地上,他怅然地念出了崔颢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