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百年 缅怀父亲赵南山
辛亥革命网 2011-10-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赵如珍 查看:
今年是辛亥武昌首义100周年,我们的父亲赵南山(名均腾),是100年前为推翻封建专制千万仁人志士中的一个。但父亲生前从不谈及辛亥之事。他的生平困扰了我们几十年。我们只知其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家中经常有人送辛亥首义同志会资料及请帖),而过去有关辛亥史料又不见述及。文革中三哥介清因受“阶级斗争”之累,为父亲事询及曾在我家避难半载的仇鳌老先生,从复信中亦可知他对老人辛亥前后事也不甚知晓。父亲好友马少卿先生(辛亥先贤)曾对我们多次说“你们应该劝父亲写生平,他是参与了大事(指辛亥前后)的人”。父亲患中风卧床后,自知时日不多,曾对尚在读书的小女松珍言及“有些事还是应该写下来”。但最终还是成了永远的遗憾。现将多年搜寻的资料整理汇集,我们看到了直到晚年绝口不提往事,不提辛亥事,几十年埋首念佛的父亲,胸中涌动的是何等激荡的时代风云。爱国主义的脉络贯穿了父亲的一生。民主与共和、公平与正义是父亲毕生的追求。值此辛亥百年纪念之际,我们深深地怀念敬爱的父亲。
在国家和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1902年赵南山与赵声等派赴日本考察陆军,黄兴、李书城等选派日本留学。此时在辛亥前后影响了中国的革命青年“精英”均云集日本。1903年回国,赵南山与赵声均受聘于张之洞新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任教。同时也积极开始了革命的活动。在琼瑶祖父,辛亥先贤“陈贞瑞事略”中记载“张南皮建三江师范学校于江南,君入为教习,共事者有赵烈士声,因偕烈士及黄陂赵均腾、合肥宋芳宾、密结一团体会。”在国民党元老“黄花岗后死者”“陈方度传略”里亦记叙,“乃结纳有志之士,如赵声、陈冬生、赵南山、李性成等,在南京开办养正学堂,倡导革命”。1903年“黄兴在由日本回国之前,并曾预约外省同志,如吴禄贞、钮永建、兰天蔚、李书城、蒋尊簋、陈宦、赵声、曹亚伯等在各地起义,作湖南的响应”。经筹备,黄兴等于1904年初正式成立秘密革命组织华兴会,并制定了1904年11月16日趁西太后七十寿辰之机在长沙发难首义的计划。为配合“湘省发难,湖北响应”的计划,胡瑛、张难先、吕大森、曹亚伯等创立的“湖北科学补习所”也于1904年7月正式成立。赵南山南下江西吉安,参与起义计划的活动。辛亥先贤湖南廖铭缙时任江西巡防营统领,设兴中会分部于吉安,办随营学堂培训革命骨干。当华兴会担任江西联络工作的邹永成(辛亥时传奇人物)赶至江西吉安时,见到“已有冯弼斋、赵南山、谢介僧、韩飞、黎民望、漆英诸同志由日本及各地远来,先在那里欢迎我们了。”“此时吉安群英汇集,非常热闹。”陈天华、姚宏业也曾于1904年到吉安。万事俱备,只等长沙发难之期,不料湖南机谋泄露,长沙机关破获。黄兴、马福益等人分途逃亡,各省机关也随之瓦解。江西方面的机关,本可维持下去,“只因曹亚伯也来到吉安,此人热心过度,每天拿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及《猛回头》等革命书籍到街上去,当街散发”,被吉安知府告发,指随营学堂是革命机关,虽查无证据,但廖铭缙为保存革命力量,将随营学堂解散,所有人员安全撤散。长沙起义从此完全流产了。赵南山回到湖北,1905年湖北按察使岑春煊因协助张之洞推行新政有功,派赴贵州任巡抚。各省推行“新政”均向湖北选调人才,时人称“楚才外用”。赵南山随岑赴贵州,创办贵州陆军小学,并任第一任陆小监督兼提调。在黔时积极参与了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张铭老先生创办的科学会的革命活动。被张铭引为“至交”,赵南山亦聘张铭为陆小国文教员,宣传革命思想。陆小学生“开会东山,演说革命宗旨”“监督赵均腾以庇护学生撤差”受到撤职处理而不得不离开贵州。经赵南山教育和培训过的贵州陆小学生,很多人成为了辛亥革命中的勇士。如除席正铭外,还有李儒清、陈纯斋、刘莘园等,后来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何应钦、谷正伦、袁祖铭、凌霄、王天培等均系赵南山任贵州陆小监督期间的学生。贵州辛亥老人(陆小一期学生)陈纯斋在他的传略里写道“在陆小受到革命同盟会员赵均腾监督,梁正铭教员的影响,更加信仰新思想,矢知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同盟”。赵南山离黔后,任湖南洪江水师统领“与湘西人民颇欢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赵南山闻讯从湘西日夜兼程于11月4日赶回武昌,黎元洪见之大呼“南山助我”,即委其为荆襄水师统领,马上投入激烈的阳夏保卫战。此期间赵南山任劳任怨,忠实地执行军政府的各项命令。并遵命南赴湖南远迎援鄂桂军,西往九江接洽,将原长江水师两营拨回鄂省。坚决捍卫新生的革命成果。长江水师和荆襄水师统一编制,赵南山任水师统制。
1912年(民国元年),为解决民国初建首例曾受到全国舆论遣责的一个省使用武力夺取邻省政权的事变,主持召开鄂、湘、黔三省四方会议,史称“洪江会议”。并制定了经百年时间考验公正的“洪江条约”。由于袁世凯的篡改,致“洪江条约”完全流产,赵南山知赴任宣慰使职无任何作用,便愤而辞职。参加“洪江会议”的刘世杰先生当时即一针见血地指“祸黔者非他,乃堂堂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是也”。从援鄂北伐黔军武装返黔悲壮惨烈的结局中,赵南山进一步看透了袁世凯的本质,辞去一切职务退职还家,闭门研究佛理。为其劳心费力而订下的“洪江条约”得不到实施,致使黔省人民生居涂炭而深感内疚,直至晚年都绝口不提黔事。
在讨袁的二次革命中,原贵州自治学社副社长朱焯,奉孙中山之命,以洪江为根据地,策动湘、黔、桂三边区革命武装,经略湘西。赵南山介绍当年在湘西水师防营旧部以协助朱焯。
王占元督鄂时,赵南山恶其残酷统治,曾当面大骂之,遭王的追捕。1921年王占元下令“逮捕孙武,王左泉、施洋、胡志民、赵均腾、徐祝平、王彭年等七人”,并下通辑令。蒋作宾、李书城、孙庚等发起“武力驱王”运动时,赵南山曾先行赴湘活动联系。
1927年北伐期间,王天培(贵州陆小一期学生)率国民革命第十军抵汉,力请赵南山任十军总参议,随军东下参与北伐。后因蒋介石排除异已杀王天培、赵南山痛失英才,愤而离军返鄂,赵南山曾言袁祖铭“狡”,王天培“忠”。
1932年,筹建了“湖北省国医专科学校”任代理校长,主持校务,并利用自己的声望向各方筹措学校经费,为湖北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
抗日战争时期,赵南山回到黄陂老家,支持鄂豫边区政府抗日斗争工作,被边区政府聘为“特聘参议员”。
新中国成立后,经李先念同志介绍至湖北省参事室工作。
父亲共育五子,十女,现健在的我们是八女如珍、九女碧华、十女如松、算及后代子孙已有数佰人之多,遍及大陆及海外各行业。我们的大家族同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同风雨、共命运、历经艰难困苦,始终“和谐相处”。值此盛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父亲与时俱进的精神激励着后代子孙,他们在各个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就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参考:《湖北方志》、《陈方度传略》、《陈贞瑞事略》、《邹永成回忆录》
作者:
赵如珍(退休教师87岁)
赵碧华(离休干部83岁)
赵松珍(退休医生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