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首义一百年 缅怀祖父赵均腾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赵洪愿 查看:
春雷动地苏万物,辛亥义举复神州。辛亥革命是一场由知识精英发动的政治革命,辛亥志士们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破天荒地推翻了几千年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于今年5月收到才华横溢的传记作家裴高才先生寄来的《首义精魂》一书,其为蓝天蔚、黎元洪等23位黄陂籍辛亥元勋作传,我祖父赵均腾(字南山)亦在其中。激荡风云一百年,而今酹酒忆先贤。今年十月是我祖父诞辰135周年,此传引起我们无限的怀念和追思。
祖父赵均腾(字南山),1876年10月生于黄陂赵家畈(一个靠近鄂豫山区的小村庄),其幼年家贫难以求学,颇受乡绅歧视,曾祖父为子女求学愤而离乡,举家迁至浙江省开化县。直至祖父赵南山考入张之洞创办的江南陆师学堂才回故里。赵南山牢记父训学习刻苦,成绩上乘,颇受教师喜爱。每逢假期省亲,其从南京溯江而上步行跋涉数千里回黄陂故乡。一则节省盘缠,二则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磨练意志,为而后的戎马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际,正值张之洞重返湖广总督任上。祖父对其练新军,办实业,推新政,兴学堂颇为欣慕,因此随之回鄂出任湖北武备学堂教官。1902年赴日本任留学生监督,在日期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和亲眼目及清廷官场的黑暗腐败,逐渐萌生了反清建立共和的民主革命思想,同时结识了很多革命党人,其中黄兴、马君武、赵声与他相交甚笃。黄兴曾手书几百字的联幅赠赵,记叙其交谊与赵的为人。他盛赞马君武为同盟会章程之起草人,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赵南山对赵声豪爽的性格,过人的胆识尤感钦佩,直至晚年谈及赵声英年早逝还感叹不已。可见其对革命战友情深似海,终身到老不忘怀。其时,留日学生中革命活动频繁,赵南山相对开明的监管深受进步湖北留日学生的信任。因其最钟爱的学生之一蓝天蔚组织拒俄义勇队的爱国行动遭到了保守的清廷驻日公使蔡钧的打压,赵南山也受到监管不严的指责,于次年即1905年回国。回国后即去贵州创办陆军小学堂任监督,广结革命志士张百麟等人,参与了革命团体“科学会”的活动。在任监督期间经赵南山教育和培训过的学生不少人成了辛亥革命中的勇士如席正铭,李儒清,刘莘园,田荆春等和后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如何应钦、谷正伦、袁祖铭、凌霄、王天培等。后因庇护“陆小”革命学生被撤监督职。
离开贵州后任湖南洪江水师统领。
得知辛亥武昌起义,赵南山星夜兼程直趋都督府请战,当时正值阳夏保卫战激烈之际,黎元洪见其后执手大呼“南山助我”,委以荆襄水师统领,鄂军都督府军事顾问。后长江水师与荆襄水师统一编制,共计二标十个营其任水师统制。
1912年11月6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与赵南山陆军少将加中将衔。
1912年唐继尧的云南滇军强占贵州,使从贵州北伐的黔军无法回黔两军对峙,为此黎元洪委赵南山为副总统代表,主持了湖南“洪江会议”,各方代表签订了滇军返滇黔军回黔的“洪江条约”八条。1912年7月袁世凯任其为接管黔军的宣慰使,但由于唐继尧拒绝“洪江条约”拒不回滇,袁世凯也生变,于是赵南山赴京面见袁世凯,袁明白告诉他“吾历次接见贵州参议员及教育,司法会议代表,佥谓地方秩序,赖滇军维持,若宜悉吾意,万勿胃功生事。”意思是不要赵南山统率贵州北伐军回黔。赵南山知赴任已无任何作用,愤而辞去宣慰使职。
1917年袁世凯的北洋将领王占元督鄂,在鄂血腥统治,残酷镇压曾参加武昌起义的南湖炮队士兵和革命党人。赵南山曾当面大骂其倒行逆施,遭王追杀而乔装逃沪。1921年春其会同李书城、孔庚、蒋作宾等人发起“驱王运动”。同年底王占元湖南兵败,被迫通电辞职。
1927年北伐,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王天培部总参议,随军东下南京参与北伐。后因蒋介石为排除异己杀王天培,赵南山痛失英才愤而离军返鄂。1933年与夏斗寅创办湖北省国医专科学校,任代校长兼董事,国医共毕业五届学生,抗战始停办。武汉一代名医黄松山,王悟川即国医一期学生。
抗战后,武汉沦陷前夕赵南山返回黄陂老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抗战服务。支持其四子赵真清参与共产党的地下情报联络工作,救助不少革命青年和共产党员,于1949年随军南下,留任广东直至离休。1942年邀好友高仲和一起参加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政府的统战工,协调过当地国共两军关系以一致抗日。1944年被边区政府聘为特聘参议员并当选为驻会委员会委员。1945年春边区政府急需建立与武汉往来情报的联络站,以取代设在赵南山家中的原联络点,受边区政府之托,与高仲和等人在黄陂双泉寺创办了“前川中学”,并任董事长。抗战胜利时在武汉多次出面营救抗日青年和新五师突围人员,董必武也曾在赵家避乱多日至安全后才离开。建国后经李先念,高云晖介绍在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工作,至1951年底去世,今年是其去世的60 周年。
赵南山在世七十六个春秋,历经封建帝制,民主共和到社会主义新中国三个重大历史变革时段。从报考军校追随张之洞富国强军抵御外国势力;接受孙中山共和民主思想参加辛亥革命到参与共产党领导的鄂豫边区抗日统战工作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历任清军武官,中华民国将军,新中国湖北省参事室参事。其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个人最大的贡献。其一生低调,也以此影响子女。至其去世后家人均不知其参加过辛亥革命等重大革命活动。从不以自己的影响力为家人谋利益,解放后我父亲是在我六姑父的帮助之下才有工作直至退休。祖父给我们留下的是不事权贵,侠肝义胆的深刻印象,是一个不断进取,勇跟时代潮流的颇受人尊敬的老人。我们将永记他老人家的为人宗旨和行为规范,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不忘辛亥革命精神,牢记历史,去争创我们民族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