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追念我的祖父鲁长庚(2)
辛亥革命网 2014-03-2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鲁明英 查看:
祖父家族良田千亩又世代经商,殷实富足,祖父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当时,我家经营的鲁天成永记绸缎铺等商铺和作坊,以种类多、品质优、信誉好,在当地及周边地区颇具盛名。我的祖父如果不参加辛亥革命,完全可以养尊处优,过另外一种安逸的生活。但他为了自己的梦想和信仰,义无反顾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动荡的革命之路。
对于辛亥革命志士英雄群体,正如邹容的《革命军》书中所述,“牺牲个人以利天下,牺牲贵族以利平民,使人人享其平等自由之幸福。”我祖父是群体中的一员。
1908年,祖父从南洋回国,把祖上传下来的1000多亩田和鲁天成永记绸缎铺等家产变卖,将近两万多大洋悉数带到南洋婆罗州(现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捐给了正在那里筹募反清斗争军械、军饷经费的孙中山一行。祖父自从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后,就常常慷慨解囊,资助同行的革命者。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十四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辛亥革命美名天下扬。
1912年,祖父同冯亚佛从南洋回国,冯亚佛任鄂军都督府秘书,祖父出任石首县代理县长。据记载,当时对我祖父的评价是“口碑载道,令闻修著”。
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同年3月,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次年3月,发生了震惊中外袁世凯主使的“刺杀宋教仁事件”,惊醒了革命党人,遭到全国舆论口诛笔伐。祖父和冯亚佛积极参与讨袁斗争,奔走于枪林弹雨之中,不断掀起反对袁世凯独裁的高潮。
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血腥镇压革命者,祖父和冯亚佛、向岩都被列入通缉黑名单,被迫再渡日本,亡命海外。凡开往日本的船只,袁世凯的军警对每一位上船旅客严加搜查。没想到的是,船离港后,还安插特务全程在船上再次翻查旅客随身携带的箱子和包裹。向岩与他夫人蒋佛元乘船逃往东京,在突遇开箱检查的生死关头,蒋佛元乘其不备,将装有重要文件的一口皮箱投入汪洋大海。日后的几十年,向岩先生不时回忆这段往事时,对他夫人赞叹不已。
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祖父和冯亚佛、向岩又一起加入该党。孙中山闹革命的名声,引起日本当局关注,他在东京与革命党人的会谈往来,也感觉到了许多不便。压力愈重,反力愈高,中华革命党的活动更加昂奋。祖父经常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同冯亚佛结伴外出,面对日本警察的查问,他们沉着应对,毫无畏惧。
1917年孙中山被非常国会选为海陆军大元帅,冯亚佛任大元帅府秘书,我祖父任参谋。
随后的几年,祖父转战广东、福建等地,赴汤蹈火,终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于1921年英年早逝,享年47岁。他用生命和热血践行了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精神。
“赴日留学,备战救国;投身辛亥,倾其所有;追求信仰,始终不渝;笃实无我,高山仰止。”这32个字,是对我的祖父鲁长庚先生一生的略记。
( 二 )
祖父淡泊名利,追求高远,心如松柏坚,志比秋霜洁,为辛亥革命投入全部身心。他以做事一丝不苟,刻苦耐劳,毅力惊人著称。祖父对他人,推崇以人为本,天下为公;而对自己,则充满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祖父在生活中崇尚真诚,痛恨丑恶,厌恶造作。
据我父亲鲁秉均讲述,在他童年记忆里,冬日的祖父着一套蓝色棉袄,面带微笑,从来不发脾气,更不说动手打孩子。“他告诫我说,看到和听见很多,想到很多,才可以做得很多。说完他微笑着凝视我,目光里流露出无限的慈爱和关怀。”父亲如是告诉我。
祖父弥留之际,含泪低声对尚未成年的我的父亲说:“我们相聚的时间太少了。”现在每当回忆起父亲给我讲的这段往事,仍觉得肝肠寸断!
1921年,我的祖父走了,抱着坚定的信念,带着无尽的遗憾。
《辛亥革命研究动态》2011年第2期发表的《鲁长庚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