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局浅析(2)
辛亥革命网 2015-06-26 09:1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一是倒行逆施,复辟称帝。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后,废除共和,实行帝制,竟于1915年12月公然复辟称帝,定国号为“中华帝国”,改年号为“洪宪元年”,自称“洪宪皇帝”,花费3000万元在新华宫举行登基大典,引起公愤,众叛亲离,成为民国的罪人。最终在举国声讨中惊恐得病死亡,只当了83天短命皇帝,落下遗臭万年的骂名。
二是为了实现“家天下”的“皇帝梦”,接受日本“二十一条”无理要求,将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和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于1915年5月25日与日本秘密签订了卖国条约“二十一条”。事后,还装模作样地声称此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有为奋发之事业”。后来,“二十一条”因举国抗议和西方其它国家干涉,民国政府不予承认,未能生效。
三是强奸民意,欺世惑众,胁迫国会推举他当皇帝。1913年,在他授意和党羽安排下,全国“国民代表”一致“拥戴”三次“劝进”袁世凯为帝,竟采因下三滥手段组识地痞流氓组识“公民团”请愿,经过一番假推让后接受帝位。在举国声讨、众叛亲离的情势下,不得不宣布撤销帝制,声称他“受骗上当”,又厚颜无耻地要继续当总统,怎奈民心不服,舆论不依,在四面楚歌中病亡。
四是镇压革命党人,杀害革命功臣。袁世凯为了复辟称帝的需要,残酷镇压革命党人,诬为“乱党”,在全国各地实行恐怖的特务统治,全国被杀党人数以万计,仅北京军政执法处杀害的党人就数以千计。他还派人暗杀了国民党领袖宋教仁,派人刺杀了革命军将领吴禄贞,公然枪决武昌首义功臣蒋翊武、张振武。杀张振武手法极为奸滑狡诈,诱骗张振武来京供职,起初盛情接待,没过几天,袁世凯却脸色一变,立命处决,并公布黎元洪密电,称“披阅黎副总统电陈各节”,依副总统之请行事,可谓一箭双雕,既杀了革命党干将,又控制了黎元洪。云南革命军名将蔡锷被他软禁在京,若非义妓小凤仙掩护出走,必定遭其毒手。
以上史实,表明民国初期政局混乱,无法无天,袁世凯一意孤行,复辟称帝,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南北对立和军阀混战。其罪魁祸首就是袁世凯,开历史倒车,将来之不易的民主共和制度破坏殆尽。
三、政坛风云人物慈禧、袁世凯和孙中山的历史作用
慈禧其人其事,史有记载,民间传说颇多。其出身和家世有一种说法,她刚进宫时只是位处第五档的贵人,因聪明才智加之献媚取宠升为第二档的贵妃,生子后身份格外高贵。她姓叶赫那拉氏,其先祖布扬古与努尔哈赤先祖曾是战场上仇敌,布扬古战败临死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氏就算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此虽是传说而非信史,但巧合史实。慈禧一生,在她手里死了三个皇帝,即丈夫咸丰、儿子同治、侄儿光绪,大清江山断送在她手里。论慈禧的历史作用,她作为晚清朝廷守旧势力头子,反对戊戌变法,镇压维新人士,使晚清丧失了社会变革的最后一次机遇,促成了晚清的崩溃和灭亡,在历史上起了极其恶劣的反动作用。假设她支持戊戌变法,中国可能走上类似日本明治维新的强国之路,慈禧有可能成为类似武则天那样的政治强人。令人遗憾的是,此人有武则天那样的权势,缺乏武则天那样的雄才大略。
袁世凯其人其事,史有记载,民间传说也多。他善用权术,手法干练,古今中外无与论比。他最大特点,就是能使人吃了亏说不出。有一趣事,辛丑乱后,慈禧回京,他既要上贡,又要抢修宫殿设施,其费用巨大,手头紧张,想让官员们解囊以应急需,并保证尽快偿还,但手下只知捞钱的官员不愿掏钱,大哭其穷。袁表面上称作罢,暗中派人巧妙地从天津钱庄查到这些人的存款底细,随后再次召集他们,声言钱庄实在可恶,竟敢用诸公名义招摇撞骗,我已将这些冒名顶替的存款暂且借用了。这一下就筹集了100多万两银子,弄得众官哑巴吃黄连。这一套本领,他一生运用得炉火纯青。可见,此人谋略超群,办事干练。假设他襄助戊戌变法成功,中国有可能走上类似日本明治维新的强国之路,袁世凯也有可能成为类似曾国藩那样的中兴名臣;假设他信守诺言,走共和之路,让中国走上类似美国、法国的那样的发展道路,袁世凯有可能成为类似华盛顿那样的世界名人。令人遗憾的是,此人虽有谋略才干,但无孙中山那样的政治品格和伟大胸怀。
孙中山其人其事,史有记载,民间传说也很多。孙中山1866年出生于广东中山翠亨村。1894年孙中山赴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民主革命的主张,在武昌首义前曾发动十次武装起义。1912年武昌起义爆发,南京成立民国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为了避免战争,经南北和议,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背信弃义,他又发动反袁二次革命。1914年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军政府,任大元帅。1919年改组中国国民党,任总理。1921年在广州成立正式政府,任大总统。1923年在广州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大元帅。1924年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同年11月,他应邀北上共商国事,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次年3月12日,因积劳成疾在北京逝世。他毕生坚持“三民主义”信念,追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在他的革命和执政生涯中,大力倡导民本观念和公仆思想,“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政治良否,视人与法”、“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成为他的执政名言。公仆思想成为他的执政理念,称总统、总长在内的各级官员都是为众人服务的公仆。他一生题词中,以“天下为公”为最多。他为践行“天下为公”政治理想,奋斗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国人尊其为民主革命先行者、民国之父。令人叹息的是此人有高尚的政治品格和伟大胸怀,天不假年。假设他多活10年或20年,中国的面貌和历史进程将另是一个情景,中国人民将少受多少苦难,“天下为公”的愿景将会逐步实现。
令欣慰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和“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基本实现了。如今的中国已崛起在世界的东方,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越来越高,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大多数家庭实现了小康,贫困地区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促进祖国繁荣富强、倡导社会文明健康、培育人民勤劳勇敢的正能量。随着正能量的不断聚集和发扬光大,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⑴⑵⑶⑷ 黄庆林,袁世凯与辛亥革命前后的政局,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
注:刘平贵,安徽巢湖人,辛亥革命后裔,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陕西省水文局原副局长、陕西辛亥后裔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科技交流中心常务理事、西安巢湖商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