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辛亥革命网 2014-11-27 11:27 来源:团结报 作者:张海鹏 查看:

国民党一大有两个最主要的标志,一个做出了中国国民党改组的决定,另一个是明确了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建立统一的国民政府过程中实行国共两党的合作。

  今年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90周年。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所以重要,有两个最主要的标志。一个是代表大会做出了中国国民党改组的决定,另一个是代表大会明确了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建立全国统一的国民政府的过程中实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一大宣言明定了国民党的政策,其核心内容就是稍后概括出来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三大政策。

  国民党一大所标举的政治方向,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政治的最大进步。从甲午战争起,孙中山先生推动反清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统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了三个月。此后,孙中山不得不再次推动二次革命,推动护国、护法运动,几次开府广州。军阀当道,国家还是乱得不成样子。从同盟会到国民党,又从中华革命党到中国国民党,按照孙中山的话说是革命还是未能成功,三民主义还是未能实行。孙中山先生一直在思考国际情势、国内情势,一直在寻找救中国的方案,一直在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

  1924年,由于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得到了中共的合作,终于有机会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孙中山先生在大会开幕辞中提出了再造国家,改组党的任务。为了再造国家,就要改组党,为了改组党,就要吸收新的思想,就要吸收新的力量,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就要实行国共合作。

  中共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早于国民党,相对于孙中山的造党来说,中共是一个后起的党,是一个更年轻的党,也是一个幼年的小党。但是,中共这个年幼的党,对于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有明确的认识,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这个年幼的党还有一批非常活跃的年轻人,他们能够脱下长衫,与工农打成一片,能够提出切合实际的国是主张。由这批活跃的分子组成的年轻的党吸引了孙中山的目光。另外,俄国革命的胜利,以及胜利后取得的成就,鼓舞了孙中山,“以俄为师”成为孙中山革命的新目标。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就是在这样的国内外情势下发生的。有关国民党一大、国民党改组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学术界有许多争论。国民党说容共,共产党说联共;有人说党内合作,有人说党外合作;有人说三大政策,有人说许多政策。关于三大政策,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最新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都已修订了以往的说法,指出国民党一大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种争论当然可以继续,学者可以依据史料,做出不同的解读。基本的事实是,孙中山先生主持了国民党一大,筹备国民党一大得到了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共党员的帮助,改组后的国民党领导机构增加了不少中共党员,一大宣言增加了三民主义以外的思想和主张。民族主义发展为对内主张一切民族平等,对外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强调了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显然这里就具有了阶级观点,具有了专政意识。民生主义除强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指出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还强调了保护工农利益。宣言指出“盖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质言之,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也。”孙中山还在大会上专门就民生主义作了发言,强调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产主义都包括在民生主义之中。为了与改组国民党相适应,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宣言指出:“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其真释具如此。”照共产党的说法,这就是新三民主义。国民党内的三民主义信徒否认三民主义有新旧之分。但事实上,国民党一大宣言所解释的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时期的三民主义,在内容上是由是质的区别的。

  国民党一大、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改变了近代中国政治的走向,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崭新事物。国民党一大后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预示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产生了蓬蓬勃勃的革命新气象。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开始出现沉沦,辛丑条约签订到1920年是这个沉沦的谷底,1921年后近代中国历史开始走向上升。上升的第一个标志,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可惜,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逐渐主导了国民党领导权,实行了清党和反共的政策,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方向,阻碍了中国政治的进步,这是令人扼腕的!

  今年我们举办纪念国民党一大90周年小型学术讨论会,距离100周年还有10年。距离中共一大100周年还有7年。未来7-10年间中国还会有很大的进步,两岸关系应该有更大的改善。也许两岸之间签订和平协议应该有点眉目。我真切地希望,未来7至10年,两岸之间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个100周年。果如此,则中国幸甚,两岸幸甚!(本文系作者在“中国国民党一大暨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有删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