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2)

辛亥革命网 2010-07-26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戴逸 李文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时期,蕴藏在中华民族之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显示了激励人心、改造社会、推动历史的伟大作用。 ,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把爱国同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统一起来,主要是基于两点理由。
        第一、腐朽的清朝政府是导致国家贫困落后、衰败危殆的总根源。尽管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但清朝政府仍然顽固地拒绝任何改革。于是人们看清了:清政府这架残破的机器已无法修补,不可挽救,它的继续存在,是国家、民族的最大灾难。“满洲政府,实中国富强第一大障碍”(吴樾:《意见书》),要打通走向富强的道路,只有起来推翻这个反动的封建政权。
        第二、更加重要的是,清朝政府实际上已是“洋人的朝廷”。为了取得帝国主义对自己统治的支持,它对帝国主义唯命是从,不惜拱手出让国家之利权,“以土地为贽仪,以财产为赆金,苟有可以博外人之欢心者,虽牺牲无量数之人民,抛掷无量数之权利,封割无量数之土地,挥霍无量数之财产亦毫不介意。……试复案其政略,何一不为外族作伥,制吾人死命!”(汉驹:《新政府之建设》)要取得国家、民族的独立、自由、富强,就不能不和这个卖国的政权决裂。
        革命派强调,必须把国家、民族和君主、王朝区别开来,“如不忍中国之亡,必自辨朝廷与国家之区别始”。(沈翔云:《复张之洞书》)国家不是君主的私产,一姓王朝的倾覆不等于国家和民族的灭亡。革命派一面歌颂宋明遗民坚贞的民族气节,以之鼓舞当前的斗争,一面又指出其对一姓王朝的愚忠是不可取的,“宋、明之遗民,讴咏不离于赵、朱,以其帝系代表吾国也。在今日,方且笑其不知国家与皇室之区别”。(朱执信:《心理的国家主义》)至于立宪派,既高唱爱国保种的高调,却又极力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顽固地反对革命,其所作所为,“非爱国也,实害国也”。
        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日益紧密地结合,为最终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准备了思想基础。
        爱国主义与学习外国的思想相结合
        辛亥革命时期爱国主义的另一个特点是和学习外国的思想相结合。当时的革命派对于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认为只要善于向外国学习,就一定能够赶上和超过外国。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曾经长时期地走在世界的前列,以自己的灿烂文明著称。但是,在最近一段历史时期内,停滞落后了,因而遭到了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资产阶级革命派以“物竞天择”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近代史,他们认为:当前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全世界处在激烈的竞争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自强不息,不断进步,才能求得生存;否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亡国灭种之祸,就不可避免。这种理论没有科学地解释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但对处在灭亡危险下的中国人民,却是一付有效的清醒剂。革命派说:“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如果人民觉醒,国家进步,那末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也将无可奈何于我。所以,挽救国家危亡,首先应该使全国人民振奋起来,改造社会,实现自强,“积人成国,国人一体,强弱存亡,责任在己。”(《云南杂志发刊词》)
        革命派认为:自强的关键是要学习外国,向西方寻找救国的真理。一是学习西方的政治,把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教育等等制度及其思想介绍到中国来。孙中山说:“仿效外国革命政治,成立民主政体,目的是在取法乎上。所以把外国很高的政治哲理,和最新的政治思想,都拿来实行”。(《民权主义》)二是要学习科学技术,设工厂,开矿藏,筑铁路,行轮船,提高生产力,“外国的长处是科学,……因为这种科学进步,所以人力可以巧夺天工”。(《民族主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