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改革30年

辛亥革命网 2008-12-19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曹荣桂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医院改革大船也破冰启航,时值今日,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 ,中国医院改革30年

  中国医院改革30年 历史进程、主要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医院改革大船也破冰启航,时值今日,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回顾30年探索实践的历程,充分肯定和认真总结医院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医院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对于进一步深化医院改革,指导医院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医院改革的历史进程

  中国医院改革30年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拨乱反正,提高服务效能(1979-1996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努力建立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医疗服务体系。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加上“文革”十年动乱的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普遍存在“独家办,大锅饭,一刀切,不核算”的弊端,医院越办越穷,医院环境和秩序脏、乱、差,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卫生部领导同志提出,卫生部门也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1979年4月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由此医院开始了以经济管理为重点的整顿和改革:改革医院药品“以存定销”的做法,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制度;整顿健全了医院收费制度,制止了普遍存在的“跑票漏收”现象;建立了定额管理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备使用率等。

  1983~1988年,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开展了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单项到综合的改革。1989年~1995年,在继续深化医院内部改革的同时,开始对医疗制度改革进行系统改革,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行为开始规范,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受到重视。在继续贯彻医院改革的政策规定的同时,开始注重加强管理, 完善约束机制,将改革开放与科学管理密切结合起来。

  第二阶段:创新机制,完善配套措施(1996-2005年)。199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1997 年1月,发布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发展与改革的决定》,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2000 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体改委等八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随后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1997~2003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卫生改革也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逐渐深化。紧紧围绕“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改革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和控制医疗费用。

  2003年春夏之交,我国遭受了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在抗击SARS的同时,也引发了理论界对于医疗服务公平性的反思和讨论。与此同时,作为经济领域热点的产权制度改革,开始延伸到医疗卫生领域。一些地区和机构进行了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尝试。直至2004年底,有人明确提出 “产权制度改革不是医疗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2005年,医院管办分离的模式开始在我国出现。

  第三阶段:明确方向,深化体制改革(2006-2008年)。2006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是继往开来的一年,这一年,多年医改积累的矛盾相继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对医疗体制改革道路的争论也达到了高潮。随着城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的进一步明确,新的医改方案已经开始孕育。2006年6月,中央正式批复成立多部委医改协调小组; 同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财政部等11个部委组成的小组成立。200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35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强化政府责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8年4月,温家宝总理两次召开座谈会,征求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对改革方案的意见。2008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10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坚持公立医院为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成为其中的一条主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